氯化鉀價格一路下行,究竟是誰拉低了它的“顏值”呢? |
來源:中國化肥網 2019-10-15 9:38:00 |
2019年以來氯化鉀價格可以說是一路下行,目前港口傳統白鉀的價格較年初頂點之時已經回落了300多元(噸價,下同),而回顧2018年全年港口傳統白鉀的高低價差也不過400多元。最近常聽說有進口商私下里交流時抱怨國產鉀價格太低,拖累了進口鉀價格,偶爾看到一些分析也如此認為。的確,這里面存在著因果關系,但也不完全是這樣。那么究竟是誰拉低了氯化鉀價格的“顏值”呢? 近幾年氯化鉀年消費量總體是在1450萬噸附近變化,近五年來青海國產氯化鉀的年均產量約720萬噸,可見國產鉀和進口鉀基本上各自占據著半壁江山。而一方面品質上固有一定的差距,加之一些“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觀念,另一方面這幾年氯化鉀進口屢創紀錄,近五年平均進口量達780多萬噸,所以實際上真正導致供大于求的主要還是進口鉀。目前進口氯化鉀港存總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的360萬噸左右,除了國內外一些分析認為的大合同延期簽訂導致的可選量的增加并集中發到外,其根本上還是與國內需求增長減速甚至負增長但進口量持續偏大息息相關。 據了解國際鉀肥價格還在下行中,盡管加鉀、俄鉀等主要生產商已經紛紛宣布了減產計劃,總涉及產能達到300多萬噸,但似乎短期內還改變不了市場的天平已逐漸轉向買方的事實。前期國際市場有報道認為印度大合同將在11月月底前敲定,至少應能較之前290美元的大合同價格壓低15美元,而近日國內市場有傳聞稱印度已經按照260美元的價格簽訂了新的大合同,但暫且不說此傳聞的可靠性,很多業內卻有這樣的反問:“這個價格也不低啊?”為什么?因為自去年國際鉀肥價格的框架確定后,到目前為止現貨市場的價格跌幅越來越大,如除了中印以外另一個大市場巴西,其大顆粒到岸價跌幅已經達到了45美元之多。 10月份鹽湖股份新的買斷訂單價格已經下調,幅度不算太小。不過,這雖然有著其自身“摘帽”、“破產重整”等相關問題的特殊原因,在市場形勢下的“被迫性”也必須正視,二者很難說到底哪個是最重要的原因,本來也是相互影響的。但刨去“甩鍋”問題,鹽湖的降價是不是也體現出了對后市的一定的“前瞻性”呢? |
相關閱讀 |
秋季播種備肥未拉動化肥市場 |
氮肥企業做好碳資產管理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
復合肥市場低位運行,多數廠家維持前期報價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