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褐斑病的癥狀、病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9-10-21 15:36:00 |
毛豆褐斑病是一種常見病害,常常導致毛豆品質及產量的下降,嚴重影響了農戶們的種植收益。因此,農戶們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本文為大家總結了毛豆褐斑病的癥狀、病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癥狀: 發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展。(1)子葉:病斑為不規則形,暗褐色,病斑上有很細小的黑點。(2)葉片:病斑為棕褐色,輪紋上散生小黑點,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直徑1~5mm,嚴重時病斑融合成大斑塊,引起葉片變黃脫落。(3)莖和葉柄:病斑為暗褐色短條狀,邊緣不清晰。(4)莢:病莢上的病斑為不規則棕褐色斑點。 病原: 病原為大豆殼針孢 Septoria glycines Hemmi.。(1)形態。①分生孢子器球形,器壁褐色,膜質,直徑64~112μm,具孔口。埋生于葉組織里,散生或聚生。②分生孢子無色,針形,直或彎曲,具橫隔膜1~3個,大小(26~48)μm×(1~2)μm。(2)特性。病原發育溫度范圍5~36℃,最適溫度24~28℃。分生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4~30℃,高于30℃則不萌發。以器孢子或菌絲體在病組織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病原借風雨傳播,種子帶菌使幼苗子葉發病,先侵染底部葉片,后進行重復侵染向上蔓延。 發生規律: (1)氣候因素。溫暖多雨,夜間多霧,結露持續時間長發病重,高溫干燥則抑制病情發展。適宜毛豆褐紋病發生的溫度為24~28℃,最高溫度為36℃,最低溫度為5℃,病害潛育期為10~12天,加上適宜的降水量,有利于褐紋病發生。(2)栽培因素。連作地和重迎茬發病重。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排水不良,可加重病害。 防治措施: (1)種子消毒。用種子重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0.3%的50%可濕性粉劑多菌靈拌種。(2)農業防治。與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合理施肥,尤其生育后期應噴多元復合葉面肥,補足營養,增強抗病性。收割后清除田間病葉及其他病殘體,并進行深翻,以減少菌源。(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 3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微粒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 3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1~2次。 |
相關閱讀 |
避免茄子黃萎病須知 |
夏季天麻種植管理技巧 |
棉花煙青蟲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