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輪紋病的癥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9-10-22 16:15:00 |
對于種植毛豆的農戶來說,毛豆輪紋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常造成早期落葉,結莢較少或不結莢等問題,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因此,農戶們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以下內容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詳情如下: 癥狀: 從毛豆幼苗期到結莢后都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1)子葉。病斑初為褐色小斑點,擴大后呈圓形、近圓形,褐色或黃褐色,并有明顯同心輪紋,后期輪紋上生有許多小黑點,即病原分生孢子器。(2)葉片。病斑初為褐色小點,散生,擴大后呈圓形或近圓形,中央褐色,周緣暗褐色,有同心輪紋,其上散生的黑色小點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病斑較薄,易破裂而穿孔。(3)葉柄。引起嚴重的早期落葉。(4)莖部。病斑多發生在分枝處,近梭形,初為灰褐色,擴大干燥后變為灰白色,邊緣不明顯,病部密生很多小黑點。(5)莢。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初為褐色,干燥后變為灰白色或灰黑色,病莢上密生小黑點,不規則或輪狀排列,與炭疽病相似。莢柄被害時,莢內空癟不結實,早期干枯,重病莢常為畸形。輕病莢可結粒,但豆粒瘦;重病莢不能結粒,或雖結粒,豆粒一半或大部分變灰褐色皺縮干癟,無光澤,粒重極輕,無發芽力。病斑特征是灰褐色,有同心輪紋與小黑點。 病原: 病原為大豆殼二孢Ascochyta glycines Miura.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初生在葉表皮組織中,后突破表皮外露,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質,褐色,大小102~144μm。分生孢子。圓柱形,無色,多數正直,兩端鈍圓,有1個隔膜,隔膜處無或稍縊縮,大。6~13)μm×(2~4)μm。 侵染規律: 病原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侵染菌源,后借風雨進行傳播為害。 防治措施: 選用較抗病的品種,播種前行種子消毒。秋收后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并秋翻土地消來菌源。發病初期噴殺菌劑進行防治。發病初期及發病田在結莢前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公頃用藥液量750~900升。病情較重時,每隔10~15天噴1次,注意農藥輪換使用。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
相關閱讀 |
冬季夜間澆水的弊端 |
韭菜葉枯病癥狀、發病條件和防治方法 |
蘋果落花后應防治哪些病蟲害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