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氟環唑比其他三唑類殺菌劑更有競爭優勢,市場份額仍迅速攀升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10-29 10:23:00 |
氟環唑(epoxiconazole)由德國巴斯夫公司于1985年開發,由于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并具有環氧乙烷的結構特征,成為新一代的三唑類殺菌劑品種。1993年首先在法國上市,并進入市場,商品名為Opus?,用來控制谷物上由殼針孢菌引起的病害及銹病等許多病害,之后應用作物擴大至大豆、水稻、甜菜和多種其他作物,后相繼進入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市場。 氟環唑自上市以來,就表現出它對主要谷物病害杰出的產品性能和很好的活性,即便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歐洲谷物市場,其市場份額仍迅速攀升。氟環唑產品相比于其他三唑類殺菌劑也更有競爭優勢,得益于在許多新的國家的市場被不斷開發,現今已發展成為谷物殺菌劑市場上領先的三唑類殺菌劑的主導產品,也成為巴斯夫公司最為暢銷名列第2位產品(第一位為吡唑醚菌酯)。近年來,在國外對氟環唑的研究和應用較多情況下,國內對氟環唑的研究和應用相對較少。可能與國內企業和用戶偏愛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和苯醚甲環唑等品種有關,也可能是對氟環唑獨一無二的特性(見下文)認識不足有關。 一、 氟環唑市場 氟環唑自上市以來,由于其優異的性能和活性,2003年銷售額達2.80億美元;2004年已達3.95億美元;1999-2004年,年增長率達10.9%,增長較快。2005年受歐洲市場低迷的影響,氟環唑銷售額下降較多,僅為2.95億美元。2006年氟環唑銷售額升至4億美元;2007年為3.45億美元;2008年跨入4億美元(為4.2億美元)行列;2003-2008年,年增長率8.4%。在三唑類殺菌劑中占第2位,僅次于戊唑醇。 2010年受歐洲谷物殺菌劑總體市場疲軟的影響,這一年氟環唑隨全球銷售額下降也有所下降。但此后氟環唑步入上升通道,特別是其在大豆市場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尤其是巴西亞洲大豆銹病的暴發也是使其保持市場地位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氟環唑在開拓玉米、水稻、甜菜和果蔬市場的應用不斷增多,2014年也由于歐洲和拉美市場的銷售增長,氟環唑全球銷售額創下5.75億美元的紀錄,成為三唑類殺菌劑中名列第二暢銷的品種(超過戊唑醇,僅次于環丙唑醇),也是巴斯夫公司第二大品種,銷售額為5.50億美元(第一為吡唑醚菌酯,銷售額為10.00億美元)。2015年氟環唑銷售額有所回落,為5.20億美元,2016年下降為4.90億美元,但仍在當年全球十大熱點殺菌劑產品中位列第八。 二、 作用機制 氟環唑是一種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主要是抑制病菌麥角甾醇的合成,阻礙病菌細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環唑分子對一種真菌酶(14-dencthylase)有強力親和性,與目前已知的殺菌劑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環唑還可提高作物的幾丁質酶活性,導致真菌吸器的收縮,抑制病菌侵入,這也是氟環唑在所有三唑類產品中獨一無二的特性。 氟環唑內吸性強,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傳導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藥防治徹底。持效期長,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達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藥次數及勞力成本。它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過調節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強;使葉色更綠,從而保證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產量及改善品質。 三、 理化性質及劑型 氟環唑結構式如下: 原藥外觀為帶有芳香氣味黃色液體,比重0.955(30℃),水中溶解度375mg/L(25℃),與普通有機溶劑如丙酮、乙醇、異丙醇、苯、二甲苯等互溶。穩定性:直到200℃穩定,在強酸加熱水解。 加工劑型主要有懸浮劑、乳油和粒劑等。 2000年德國巴斯夫公司在國內登記氟環唑原藥和12.5%懸浮劑產品,商品名為歐博?(Opus?),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小麥銹病。 由于氟環唑的作物防治譜不如其他三唑類殺菌劑寬,為此巴斯夫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復配產品上市,以彌補它自身的不足。復配制劑產品有:氟環唑+吡唑醚菌酯,硫菌靈+氟環唑,氟環唑+氟唑菌酰胺,氟環唑+丁苯嗎啉,氟環唑+吡唑萘菌胺等。 2009年巴斯夫公司在巴西上市了“Brio?”(氟環唑+醚菌酯),這是該公司在巴西開發的第一個水稻用殺菌劑。其后在巴西上市了氟環唑和吡唑醚菌酯的3個復配產品Abacus?、Opera?和Opera Ultra?。Abacus用于玉米作物,而Opera?和Opera Ultra?則用于甘蔗、棉花和大豆作物。2011年巴斯夫公司在英國登記Seguris?,為11.7%吡唑萘菌胺+8.4%氟環唑SC,用于冬小麥、大麥、黑麥和黑小麥。 2012年巴斯夫公司在阿根廷登記和上市了三元復配產品Orquestra Ultra?(氟環唑50g/L+氟唑菌酰胺50g/L+吡唑醚菌酯81g/L)乳油制劑,用于防治大豆上一系列病害,如大豆葉斑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紫斑病棒孢屬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以及亞洲大豆銹病等,用藥量為0.81L/hm2,并聲稱能提供預防和治療作用。2014年巴斯夫公司在英國登記了Adexar?(氟環唑+氟唑菌酰胺),用于啤酒大麥。 2014年國內中化集團公司開始生產氟環唑,并在澳大利亞銷售,商品名為Rivet?。 目前國內氟環唑原藥已有多家生產,含量在95%以上,最高為97%(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供應出口。 國內外登記氟環唑原藥已有6家,登記的產品主要為懸浮劑,其中單劑為12.5%SC或125g/LSC;混劑產品有2家,分別為18%烯肟菌酯·氟環唑SC和40%氟環唑·多菌靈SC。氟環唑水分散粒劑有2家(含量50%和70%);75g/L氟環唑乳油有2家(含量75g/L)。 由于氟環唑原藥價格很貴,市場價約在67萬元/噸左右,目前國內都在推廣應用時期,所以有關它的研發和應用報道還很少。 國內王麗穎等曾進行過12.5%氟環唑懸浮劑的配方研究,得到最優配方:氟環唑12.5%,分散劑NNO3%,分散劑JH2%,農乳600#1%,EL-60 1%,白炭黑2%,黃原膠0.3%,乙二醇5%,消泡劑WJX 0.5%,水補足100%,但未見產業化和市場產品。 氟環唑原藥是低毒產品,登記的上述劑型屬于低毒或微毒產品,因此它是一種安全的殺菌劑。隨著專利期過后,以及國內市場認可,將會在國內殺菌劑市場占據一定份額完全是可能的。 四、 應用示例 (1)許幼青等進行了12.5%氟環唑懸浮劑不同用藥量預防秈粳雜交稻稻曲病效果研究。結果表明,12.5%氟環唑(歐博)懸浮劑(巴斯夫產品)的用藥量為600、750、900mL/hm2,對雜交稻安全性好,對稻曲病粒發病率的防效分別達87.8%、89.4%、94.7%,優于當地常用藥劑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mL/hm2的防效。 (2)彭埃天等用7.5%氟環唑乳油防治香蕉葉斑病。室內毒力測定表明,7.5%氟環唑乳油對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顯,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別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間藥效試驗表明,在香蕉營養生長期使用7.5%氟環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噴藥3次,對香蕉葉斑病的防效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達82.48%~84.37%,顯著優于對照藥劑25%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 (3)肖艷等進行了8%氟硅唑微乳劑防治黃瓜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田間試驗結果表明,8%氟硅唑微乳劑對黃瓜白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每公頃用制劑375~1125g對水750kg于白粉病發生期連續噴施3次(用藥間隔期為7天),在最后1次施藥后10天的防效達79.09%~88.48%,且對黃瓜生長安全。 (4)胡敏等用氟硅唑20%氟硅唑·咪鮮胺EW進行田間小區試驗。結果表明,20%氟硅唑·咪鮮胺EW對黃瓜炭疽病有較好的防效,160、200g a.i./hm2的防效明顯高于對照藥劑40%氟硅唑乳油60g a.i./hm2和25%咪鮮胺375g a.i./hm2。20%氟硅唑·咪鮮胺EW毒性低,又避免了因施用乳油而造成的大量有機溶劑對農業環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前景;而且該藥劑對黃瓜白粉病有兼治作用。 從上述看到,氟環唑在三唑類殺菌劑中是一個較好的品種,加工的劑型產品較多。目前國內使用的仍以乳油產品為主,但使用乳油的危害性已得到公認,因此使用環保型劑型如水乳劑和微乳劑替代它們,不僅可以克服乳油帶來的弊病,而且還可降低成本,帶來明顯經濟效益。 |
![]() |
![]() |
相關閱讀 |
生物農藥:產業現狀不容樂觀 |
華北毒死蜱原藥銷售穩定 |
農業農村部:全力推行小麥秋播藥劑拌種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