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農藥半數以上有“問題”,試驗結果可靠嗎?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12-6 10:20:00 |
2019年第9期《福建農業學報》刊發的《農藥對銀耳生長的影響及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一文,研究人員在試驗中所采用的9種農藥,半數以上為“問題”產品,讓人不得不懷疑試驗結果的真實性。 文章只提供了農藥名稱、劑型、生產企業,并未給出每個產品的農藥登記證號。其中“山東某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5%阿維菌素乳油,“西安某某化工有限公司”的1%丁硫克百威+4%毒死蜱顆粒劑,“江蘇某某農藥有限公司”的20%異丙威乳油,“德國某某某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的45%咪鮮胺乳油等4個產品,在中國農藥信息網均無法查詢到標稱生產企業的信息,涉嫌為虛假農藥生產企業;“山東某某化工有限公司”的3.5%氯氰菊酯+1.5%啶蟲脒微乳劑,中國農藥信息網卻顯示該企業只登記有1.5%高效氯氟氰菊酯+3.5%啶蟲脒微乳劑,沒有3.5%氯氰菊酯+1.5%啶蟲脒微乳劑這個產品;“濟南某某化工有限公司”的10%吡蟲啉粉劑,中國農藥信息網卻顯示該企業只登記有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沒有10%吡蟲啉粉劑這個產品。文章在最后的“討論與結論”部分也承認,“1%丁硫克百威+4%毒死蜱農藥組在滅菌前未檢出丁硫克百威的原因可能是①農藥本身質量的問題;②……”。 該論文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不同農藥對我國兩種銀耳主栽品種生長及農藥殘留的影響。但是,很多不合格農藥特別是假農藥,往往是“掛羊頭賣狗肉”,標簽上標注的有效成分與實際含有的有效成分不一致(本文中的丁硫克百威很可能就是克百威)。另外,劑型不同,效果也可能不一致(粉劑和可濕性粉劑不是一回事)。那么,這種情況下做出來的試驗結果,其真實性怎么能夠得到保證?說不準還會產生副作用。本來試驗結果顯示是標稱的A農藥效果好,實際卻可能是其中暗含的B農藥在起作用;本來試驗結果顯示是標稱的C農藥有藥害,實際卻可能是其中暗含的D農藥或者不合格助劑造成的。讀者看到論文后,在實際生產中推廣應用時,說不準就會出大問題。 其實,類似問題在以前已經多有報道。科研人員不是專職農藥管理人員,分不清楚真假農藥,這也不奇怪。但是,為了確保試驗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建議今后在開展藥效試驗前,應首先對供試農藥樣品進行質量檢測,待確保合格后再進行下一步工作。 |
相關閱讀 |
新型殺線劑不斷涌現,安全環保成為主旋律 |
這個新型封閉除草劑,用量少、效果好!適用哪些作物? |
萊州蝸牛泛濫農民不用農藥只因費用高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