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紋枯病5種復配藥劑防治效果測試 |
來源:現代農藥 2019-12-9 10:23:00 |
水稻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發生面積廣,頻率高,造成產量的損失大。水稻被該病菌侵染后,結實率下降、千粒重降低,甚至導致稻株倒伏或全株枯死,減產幅度最高可達50%。受寒地稻區水稻由于插秧密度高、氮肥用量大、收獲機械跨區作業、全球氣候變暖、首次防治時間推遲、防治藥劑單一等原因,寒地稻區紋枯病每年均有發生,且發病率高,發病嚴重程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水稻生產。目前,水稻紋枯病呈現四大特點:一是發生面廣,幾乎每塊田都有發生;二是抗感品種極少,現種植推廣的水稻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三是危害程度日益嚴重,甚至造成水稻穿頂倒伏;四是先由稻株下部隱蔽處發生,容易忽視而錯過防病的最佳時機。 井岡霉素作為防治紋枯病的常規藥劑,由于長期大量使用,我國部分地區水稻紋枯病菌對其產生了抗藥性,防效下降,并且持效期短。因此,生產上急需對新型復配藥劑進行篩選,保障水稻安全生產,確保農民豐產豐收,為新型藥劑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藥劑:14%井岡·氟環唑SC(9%井岡霉素+5%氟環唑,商品名尤美艷),四川利爾作物科學有限公司;41%甲硫·戊唑醇SC(34.2%甲基硫菌靈+6.8%戊唑醇,商品名穩達)、17%四氟·嘧菌酯SC(7.5%四氟醚唑+9.5%嘧菌酯,商品名意莎雷)、27.8%噻呋·苯醚SC(13.9%噻呋酰胺+13.9%苯醚甲環唑,商品名龍燈福賽),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對照藥劑:20%烯肟·戊唑醇SC(10%烯肟菌胺+10%戊唑醇,商品名愛可),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水稻品種:龍粳31,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 1.2 試驗情況 試驗地點: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建三江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地。田間采用旱育稀植“三化二管”栽培管理。2017年4月14日播種,5月16日插秧。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14%井岡·氟環唑SC 600 mL/hm2(制劑用量,下同)、41%甲硫·戊唑醇SC 700 mL/hm2、17%四氟·嘧菌酯SC 645 mL/hm2、27.8%噻呋·苯醚SC 375 mL/hm2、20%烯肟·戊唑醇SC 750 mL/hm2、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18個小區。小區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30 m2,四周設保護行,寬為1 m。采用市下16E-2電動噴霧器對水稻植株噴霧施藥。在7月9日、7月29日分別噴藥,7月9日第1次施藥時,水稻處于分蘗末期,水稻植株葉鞘未見紋枯病病斑。噴藥時間為7時至9時,噴藥細致均勻。用水量450 L/hm2。 1.3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方法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第20部分(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對水稻紋枯病發生情況進行分級調查。第2次施藥后7 d、15 d進行調查。每個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相連5叢水稻病情,共計25叢稻。調查稻株發病情況,統計發病率,計算病情指數及藥劑防效。水稻成熟期,分小區取2 m2測產,并測定水分,折合成標準水。 病害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1級,第4葉片及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劍葉為第1葉片);3級,第3葉片及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葉片及以下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根據調查結果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 觀察各藥劑處理區水稻藥害發生情況,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準確描述水稻的受損癥狀,如矮化、褪綠、畸形等。 藥害分級:-,無藥害;+,輕度藥害,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中度藥害,可復原,不會造成作物減產;+++,重度藥害,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對作物產量和品質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嚴重藥害,作物生長受阻,產量和品質受損嚴重。 調查數據采用Excel 2007和DPS 7.05進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復極差法進行。 2、結果與分析 2.1 氣候因素 水稻紋枯病是一種氣候型流行性病害,溫度、濕度和降雨等因素對該病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高溫、高濕條件更利于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和流行。研究表明,水稻紋枯病最適宜發病條件為:日均氣溫23~30℃,空氣濕度≥90%,日均降水量>1 mm。在本試驗中,觀察期共38 d(7月9日至8月15日),試驗期間日最高氣溫30.1℃,最低氣溫18.3℃,試驗全過程雨日19 d,總降水量102 mm,較適宜水稻紋枯病發生,可以進行水稻紋枯病防治藥劑的篩選試驗。本試驗2次施藥當天早晚無風,施藥后24 h未出現大雨天氣,天氣狀況對試驗結果無影響。 2.2 藥劑安全性評價 根據田間目測,施用藥劑后,各處理水稻長勢正常,未出現矮化、褪綠、畸形等癥狀。各藥劑按試驗劑量施用對水稻無任何不良影響,所用藥劑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3 防治效果 第1次施藥時,水稻處于分蘗末期,植株葉鞘未見紋枯病病斑。由5種復配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結果可知(表1),5種復配藥劑對水稻紋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與空白對照相比,病情指數存在顯著差異。2次藥后7 d,17%四氟·嘧菌酯SC對紋枯病防治效果最好,其余依次為27.8%噻呋·苯醚SC、41%甲硫·戊唑醇SC、14%井岡·氟環唑SC。 藥劑17%四氟·嘧菌酯SC、27.8%噻呋·苯醚SC、41%甲硫·戊唑醇SC防效顯著高于對照藥劑20%烯肟·戊唑醇SC。藥劑14%井岡·氟環唑SC防效與對照藥劑防效無顯著性差異。2次藥后15 d,藥劑17%四氟·嘧菌酯SC、27.8%噻呋·苯醚SC和14%井岡·氟環唑SC防治效果顯著高于對照藥劑20%烯肟·戊唑醇SC。藥劑41%甲硫·戊唑醇SC防效與對照藥劑無顯著性差異。 41%甲硫·戊唑醇SC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隨著調查時間延長而有一定的下降,因此在生產中建議增加施藥次數。17%四氟·嘧菌酯SC和27.8%噻 呋·苯醚SC防效顯著,且持效期長。20%烯肟·戊唑醇SC是本地區水稻生產上常規使用藥劑,由于長期使用,防治效果有一定程度降低,建議輪換藥劑。 2.4 藥劑對水稻產量、農藝性狀的影響 各藥劑處理主要通過控制病害的擴展蔓延來防治病害。水稻紋枯病主要影響水稻結實,造成水稻穗實粒數和千粒重降低。14%井岡·氟環唑SC、17%四氟·嘧菌酯SC、27.8%噻呋·苯醚SC處理與對照相比,穗實粒數增加6.36~8.32粒,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17%四氟·嘧菌酯SC處理的千粒重最高,達到25.25 g,其次是27.8%噻呋·苯醚SC處理,其千粒重為25.19 g。兩者千粒重與對照藥劑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各處理有效穗數、穗長存在差別,但未達到顯著水平。17%四氟·嘧菌酯SC處理產量最高,與空白對照相比,增產率為5.04%;27.8%噻呋·苯醚SC處理產量為8 907.11 kg/hm2,增產率為4.62%。5個藥劑處理產量與空白對照產量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表2)。 3、結論與討論 對于水稻紋枯病,目前沒有發現穩定高抗或者免疫水稻品種,在此情況下,選擇防效高、持效期長的復配藥劑,并采取適宜施藥方法進行防治是該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單一成分殺菌劑使用之初防治效果較為理想,但隨著使用次數和使用年限的增加,防治效果呈下降趨勢。張穗等與陳小龍等研究發現,紋枯病菌已經對井岡霉素產生抗藥性。通過將不同作用機制殺菌劑混配后應用,可以提高殺菌劑的作用效果,且能延長殺菌劑的使用壽命。為此,開展新型復配藥劑的篩選試驗,以探尋合適、有效的紋枯病防治藥劑,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試驗結果顯示,5種復配藥劑對水稻紋枯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與當地常規藥劑20%烯肟·戊唑醇SC相比,27.8%噻呋·苯醚SC和17%四氟·嘧菌酯SC的防效更高,持效期更長。5種藥劑處理與空白對照相比,增產效果顯著。5種藥劑能降低病害的發生程度,顯著提高穗實粒數和千粒重,進而達到增產效果。 在寒地水稻種植地區,推薦在田間生產中選擇27.8%噻呋·苯醚SC和17%四氟·嘧菌酯SC進行水稻紋枯病的預防與防控。 |
相關閱讀 |
農藥原藥提價即將開始 |
這些施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
幾種危害百合生長病害的識別及防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