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春耕備耕視頻會議要求,及早謀劃、動員、部署2012年病害防控工作,農業部于2月11日在廣州市召開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聯防聯控工作會議,總結2011年防控成效經驗,分析2012年發生及防控形勢,研討完善防控對策措施,安排部署聯防聯控行動。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遷飛性害蟲白背飛虱傳播的惡性病毒病,發生區域水稻損失風險在20%以上。會議分析認為,受越冬毒源增加、傳毒介質增多、耕作制度復雜等因素影響,2012年病害發生程度將重于上年,預計全年發生面積近2000萬畝。
會議提出,2012年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目標是力爭將病害危害面積控制在1000萬畝以內,發生區域總體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有效遏制病害在西南和江南北部、長江中下游、江淮稻區大面積流行,努力保障水稻生產安全。
圍繞這一目標,會議明確要求在防控策略上,堅持前移關口,立足預防控制,完善聯防聯控,強化行政推動,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戶到田。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分區負責、聯防聯控”的原則,全面加強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要采取統一標準和方法,系統開展白背飛虱及其帶毒率大區聯合監測,確保不因監測預警不到位,導致病害大面積流行蔓延;要在推行集中育秧、覆蓋防蟲網,調整水稻播期、合理“秈改粳”等綜合防控措施的同時,繼續牢牢抓住水稻秧苗期這一關鍵時期,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努力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確保不因防控措施不到位,導致病害大面積爆發成災;要繼續堅持和完善專家分區指導、區域治理機制,強化病害防控的科技支撐。
2011年,農業植保部門組織開展的聯防聯控行動,有效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危害。初步統計,全年病害發生面積控制在400萬畝以內,比2010年減少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