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蟻象甲的為害癥狀、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9-12-24 16:03:00 |
甘薯蟻象甲又稱為甘薯小象甲,在眾多地區均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甘薯的品質及產量。為了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甘薯蟻象甲,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其為害癥狀、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為害癥狀: 成蟲啃食甘薯的嫩芽梢、莖蔓與葉柄的皮層,并咬食塊根成許多小孔,嚴重地影響甘薯的生長發育和薯塊的質量與產量。幼蟲鉆蛀匿居于塊根或薯蔓內,不但能抑制塊薯的發育膨大,且其排泄物充塞于潛道中,助長病菌侵染腐爛霉壞,變黑發臭。是我國南方薯區主要害蟲。 形態特征: (1)成蟲:成蟲體小狹長,略呈左右扁的甲蟲,形似螞蟻。雄蟲體長5.0~7.7mm,雌蟲為4.8~7.9mm。初羽化時呈乳白色,后變淡紫色,最后為藍黑色。全體除觸角末節、前胸和足呈橘紅色或紅褐色外,其余均為藍黑色,具金屬光澤。頭部向前延伸如象鼻,復眼稍突出,半球形。觸角發達,由10節組成,末節特長大。雌蟲觸角末節長卵形,短于其他各節的總和,呈鼓槌狀。雄蟲觸角末節長圓筒形,長于其他各節的總和,呈棍棒狀。前胸狹長,于近后端約1/3處凹縮如頸狀。鞘翅重合,表面有不明顯的縱行點刻約22條,背面隆起,較前胸為寬,呈長卵形。后翅薄而寬。足細長,各腿節端部膨大呈近棒狀。(2)卵:卵橢圓形,長約0.65~0.70mm,寬0.43~0.46mm。初產時為乳白色,后變為淡黃色,表面散布許多小凹點。(3)幼蟲:幼蟲近長筒形,兩端小,背面隆起稍向腹側彎曲。頭部淡褐色;胴部乳白色,體表疏生白色細毛。第2~4齡的胴部各節較細瘦,背面兩側多少雜有紫色或淡紫色斑紋。第1~5齡的胴部各節肥大,無斑紋。無退化。(4)蛹:蛹長卵形,長4.7~5.8mm,寬2mm左右,乳白色。復眼淡褐色。管狀喙彎貼于腹面,末端伸達胸腹交接處。翅芽從體背兩側伸至腹面。腹部近錐形,各節交界處縊縮而中央隆起,在背面隆起處各具1橫列小突起,其上各著生1細毛。末節具尖而彎曲的刺突1對,向側下方伸出。 防治措施: (1)植物檢疫:加強植物檢疫,防止傳播蔓延。此蟲的自然遷徙范圍有限,向新區擴展蔓延主要靠各蟲態隨附在鮮薯和薯苗上傳送。凡從疫區調運鮮薯或種苗往安全區時,都必須厲行檢疫。凡薯塊、薯苗表皮有小蛀孔、剖開有曲折蟲道與惡臭苦味的種苗都必須及時處理。蟲薯~律不準外運,以防此蟲蔓延。(2)農業防治:①在甘薯收獲季節,要全面及時拾凈臭薯、環藤頭,集中碾壓至扁裂為止。也可采用磨渣洗粉或刨絲切片曬干做為制酒精原料或燃料。做到邊收、邊拾、邊處理;對殘留的壞藤蔓、遺株要及時漚肥。②實行輪作,有條件地區盡量實行水旱輪作。③及時培土,防止薯塊裸露,注意選用受害輕的品種和地塊。(3)物理防治:①初冬或早春把小鮮薯(拇指頭大)或鮮薯片在40%樂果乳劑或90%晶體敵百蟲或50%倍硫磷乳劑或25%亞胺硫磷乳劑500倍液中,浸12小時,撈出晾干即成毒餌。于收獲后的薯地及其后茬地上,挖750~900個小淺穴/hm2,將毒餌放入穴內并加蓋小草團誘殺成蟲,防治效果很好。②初冬用鮮薯蔓(約200克左右)扎成小團,在50%樂果乳劑500倍液中,浸3~6小時,撈起晾干制成鮮薯團毒餌,誘殺成蟲,效果很好。(4)生物防治:白僵菌208粉(50億/g)0.5~1.5kg拌細沙制成菌土,施藥前先灌透水,然后均勻撒施于畦面上,可極大減輕甘薯蟻象甲為害。(5)藥劑防治:①薯苗于栽插前,浸在40%樂果乳油 或90%晶體敵百蟲400~600倍液,經1~5分鐘后,取出晾干栽插。或在剪苗前1天,用40%樂果乳油 1 125g/hm2加水225升進行快速噴霧。②夏秋之間,噴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 250ml或25%殺蟲雙水劑 滅蟲。或將藥液用去掉噴頭的噴霧器澆灌藤頭周圍畦面上,同樣可有效地毒殺遷入為害的甘薯蟻象甲。 |
相關閱讀 |
菠蘿蜜霜凍會造成哪些影響?農戶們應該如何應對? |
甜瓜枯萎病的防治要點 |
花生褐斑病有哪些為害癥狀?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