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預計總體將重于2019年 |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 2020-1-6 10:35:00 |
2019年12月11-12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有關專家,對2020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會商。綜合分析病蟲害發生基數、作物布局、種植制度和氣候趨勢等因素,預計2020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總體將重于2019年,累計發生面積約45億畝次…… 其中,草地貪夜蛾北遷時間更早、區域更大、危害更重,重發態勢明顯、形勢更為嚴峻;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等流行性病害重發風險高;稻飛虱、二化螟、小麥蚜蟲、棉鈴蟲等重大病蟲將偏重發生;粘蟲在北方和西南等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草地螟種群回升趨勢明顯,局部有重發的可能。 水稻重大病蟲 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各省(區、市)測報技術人員和有關專家會商,結合水稻病蟲基數、水稻品種、栽培管理、冬春季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2020年水稻病蟲害將呈偏重發生(4級)態勢,發生面積12億畝次;蟲害發生面積8億畝次,病害發生面積4億畝次。其中,稻飛虱、二化螟、水稻紋枯病偏重發生(4級),局部大發生(5級);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發生(3級),局部偏重發生(4級);三化螟、水稻病毒病偏輕發生(2級)。 蟲 害 稻飛虱偏重發生(4級),發生面積3億畝次。其中,白背飛虱在華南、西南東部稻區偏重發生(4級),西南西部、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中等發生(3級);褐飛虱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發生(4級),江淮稻區中等發生(3級)。 稻縱卷葉螟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2.1億畝次。其中,江南、西南東部和長江下游稻區偏重發生(4級),華南、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區中等發生(3級)。二化螟偏重發生(4級),發生面積2.1億畝次。其中,江南、西南北部、長江中游沿江稻區偏重發生(4級),湘中南、湘北、贛北、鄂東南局部大發生(5級);華南北部、江淮稻區中等發生(3級)。三化螟偏輕發生(2級),發生面積1000萬畝次。其中華南和西南局部稻區中等發生(3級)。大螟、稻稈潛蠅、粘蟲等其他蟲害在部分稻區有一定程度發生,發生面積7000萬畝次。 病 害 紋枯病偏重發生(4級),發生面積2.6億畝。其中,華南、江南、西南北部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發生(4級),局部大發生(5級);西南南部、江淮和東北稻區中等發生(3級)。 稻瘟病中等發生(3級),其中南方丘陵山區、沿江、沿淮和東北的老病區及感病品種種植區偏重發生(4級)風險高,發生面積6500萬畝次。稻曲病中等發生(3級),其中江南北部、沿江、沿淮局部偏重發生(4級),發生面積3500萬畝。病毒病偏輕發生(2級),發生面積500萬畝次,其中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華南、西南南部和江南局部稻區存在偏重流行(4級)風險。白葉枯病、穗腐病、胡麻葉斑病、根結線蟲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區有一定程度發生,發生面積3500萬畝次。 小麥重大病蟲 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條銹病在江漢平原、漢水流域、黃淮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麥區偏重發生,蚜蟲在黃淮海大部麥區發生程度重,紋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黃淮高產麥區發生普遍。 病 害 赤霉病偏重流行風險高,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需預防控制面積在1.5億畝次以上。其中,長江中下游、江淮麥區大流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流行,其他麥區中等或偏輕流行。條銹病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6000萬畝,重發區域主要在湖北和陜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麥區。紋枯病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其中,湖北、安徽、河南、江蘇中北部、山東膠東半島等地偏重發生。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其中,江蘇淮北和江淮、河南中北部、山東南部、山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偏重發生。莖基腐病在黃淮海麥區呈擴散加重趨勢。葉銹病、根腐病、全蝕病、葉枯病等病害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蟲 害 蚜蟲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1億畝次,重發區域主要在黃淮海麥區。 麥蜘蛛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主要發生在華北、黃淮、西北中東部麥區,其中河南西部、湖北北部等麥區偏重發生。草地貪夜蛾冬春季在西南麥區局部發生,春季可遷入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麥區,有集中為害的可能。吸漿蟲主要發生在河北中南部、陜西關中、河南南部等麥區,局部可能出現高密度危害。一代粘蟲、棉鈴蟲、麥莖蜂、灰飛虱、麥葉蜂等害蟲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玉米重大病蟲 近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專家,根據病蟲源基數、作物種植布局和氣象因素,綜合分析預測,2020年全國玉米病蟲害預計發生面積為10.9億畝次,其中,蟲害發生8.4億畝次,病害發生2.5億畝次。遷飛性害蟲呈重發態勢,將對玉米生長造成較大威脅。其中,草地貪夜蛾春季北遷時間提早、蟲量加大,暴發形勢嚴峻;草地螟種群回升趨勢明顯,內蒙古及其周邊地區局部將重發;粘蟲在北方、西南等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棉鈴蟲在黃淮海地區發生突出,危害區域擴大。玉米螟、大斑病、褐斑病等常發病蟲害總體接近常年,南方銹病在黃淮區域有偏重流行風險。 蟲 害 草地貪夜蛾發生區域涉及西南、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華北、西北玉米區,有遷入東北春玉米區的可能,發生區域占玉米種植區面積的80%以上,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南方省份發生代次多、危害重,見蟲區域可能超過1億畝。玉米螟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9億畝次,其中,一代玉米螟發生9800萬畝次,東北大部為中等發生;二代玉米螟發生1.1億畝,東北和西南局部地區偏重發生;三代玉米螟發生7700萬畝,黃淮部分地區偏重發生。二、三代粘蟲總體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6800萬畝次,北方和西南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棉鈴蟲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億畝次,三代、四代在黃淮海地區偏重發生。草地螟發生面積1000萬畝,在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和吉林西部、河北壩上局部存在偏重發生的可能。地下害蟲總體中等發生,西北、東北局部偏重,發生面積8500萬畝。蚜蟲在東北、西北和黃淮海大部地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6500萬畝。雙斑螢葉甲在東北大部、華北和西北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000萬畝。薊馬在黃淮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700萬畝。二點委夜蛾在黃淮海總體偏輕發生,局部會出現高密度為害田塊,發生面積1200萬畝。葉螨在西北大部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600萬畝。 病 害 大斑病在東北、華北、西南、西北大部地區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7000萬畝。小斑病在黃淮海局部和西南地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3700萬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黃淮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100萬畝。褐斑病、彎孢葉斑病、瘤黑粉病、絲黑穗病、粗縮病、頂腐病、莖腐病、穗腐病、灰斑病和線蟲矮化病等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為害。 馬鈴薯重大病蟲 晚疫病在西南大部、東北北部、華北北部和西北東部產區偏重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2800萬畝。 雜食性重大害蟲 草地貪夜蛾除危害玉米外,還將在小麥、甘蔗、高粱等多種作物田發生,冬春季對西南、長江中下游和江淮麥區小麥生長造成較大威脅,局部可重發。 二代、三代粘蟲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7000萬畝次,北方和西南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 棉鈴蟲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億畝次,三代、四代在黃淮海地區偏重發生。 草地螟種群回升態勢明顯,發生面積1000萬畝,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和吉林西部、河北壩上局部存在偏重發生的可能。 |
![]() |
![]() |
相關閱讀 |
國家農業部公布無公害蔬菜禁用農藥名錄 |
小麥苗后莖葉處理劑實際應用問題及藥劑選擇闡述 |
5年內種子處理劑市場年增長率將達11.9%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