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農藥實現突破與跨越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2-15 |
隨著農藥的應用及普及程度成為現代經濟尤其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一號文件”的頒布無疑給農業豐收和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力度也正在引領中國農藥行業實現新的突破與跨越。來自農藥行業內的科研、監管、生產等相關人士紛紛通過本報,第一時間表達了對于中央“一號文件”的切身感悟及思考。 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副院長 李鐘華: 農藥科技創新將成為主旋律 農業生產的發展需要農藥不斷推陳出新,農藥工業的發展需要技術創新,構筑食品安全體系和解決農藥殘留問題需要農藥創新,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需要技術創新。 而“一號文件”更是強調了“科技”,突出了“創新”,這既是中國農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農藥行業把握機遇、發揮優勢、壯大發展的良機。 綠色、生態、和諧是農藥技術創新的目標,高效、低毒、環境友好是農藥研發方向。應該鼓勵農藥研發與市場對接前移,鼓勵“政產學研用”相結合,讓企業更早地參與到研發活動中,讓成果更早地與市場對接;建設和支持生物種業等農業藥物領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應用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互動螺旋式上升。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大農藥創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專項經費達22072萬元,將有10個以上的創新品種取得農藥登記,這樣會規避一些農藥品種的壟斷和和暴利。在降低用藥成本、減少農民負擔方面,創新農藥的推廣及應用前景廣泛。 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 汪建沃: 科技力量改變“談藥色變”現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想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無疑就是“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只有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避免海南的“毒豇豆”、青島的“毒韭菜”、福建的“毒烏龍”等一件件“談藥色變”的非法濫用農藥的惡性事件發生,才能從源頭保障“餐桌安全”,才能保證人們吃得放心、吃得科學;只有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做到科學用藥用肥、合理用藥用肥,才能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證農民增產增收,才能有效改善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只有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保證農民在享受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得到實惠、嘗到甜頭,才能保證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深得民心。 江蘇克勝集團綠色聯盟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董雪娟: 農化企業迎來期盼的“春天” 農業科技的持續發展也是農化企業一直期盼的“春天”,農化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無序混亂一直是農化企業無法解決的現狀和難題。農化產品能夠為農業帶來豐產、能夠給農民帶來增收,農業科技的可持續發展與投入也包含著農化產業的科學發展與農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2012年的“一號文件”的發布給農化企業帶來的強有力的發展信號,也給中國農化企業加快發展、提高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務農業帶來又一次發展的浪潮。中央“一號文件”中對農業推廣的投入加大與基層推廣隊伍的完善的信息更是給農化企業帶來了利好消息,國家加大投入,將有一大批有專業懂技術的農業工作者進入到新種植技術,高效、低毒、環保,能給農民省時、省力帶來增收的農化產品將得到更多的推廣與應用,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這個行業,必將給行業帶來好的發展,更多的人來鑒別農化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大浪淘沙,將最好的產品提供給農民朋友。 上海農藥研究所教授 張一賓: 行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創新 農藥是一把雙刃劍,世界離不開糧食,農業離不開農藥,我國農藥產業的發展已近進入新的歷史轉折點。從農藥產量上看,是歷史發展的高峰;從經濟發展的大背景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GDP迅速增長,任何一個行業,再靠降低勞動成本、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已經沒有出路,農藥行業更是如此,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創新,開發有自主產權的品種和技術。 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必將為農藥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誰掌握了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誰就擁有了發展的主動權。 當今世界農藥產業的特征和發展趨勢值得關注:全球農藥新品種開發速度加快,農藥研發與農作物選育、生物技術聯手互動,農藥新技術直通農戶模式日趨形成,農藥新品種在各國應用時間差縮短,全球農藥產業不斷集中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土壤。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藥的研發、生產、推廣至關重要。這就要求行業內的參與者不僅要在開發新劑型、新配方上下功夫,更需在推廣、制定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完善的管理體系上多做功課,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壯大、行業才能發展。 中農立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蘇毅: 聚焦農業科技 迎接發展機遇 2012年及今后一個時期,長期穩定地保障我國糧食和其他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靠繼續增加農業水土資源已沒有多少余地,必須靠提高單產。因此,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非常重要。一是需要化肥農藥的生產者、供給者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能夠提供更加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肥和農藥;二是指導農民科學地使用化肥和農藥,切實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采用新技術,特別是在農業中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生態農業。 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無疑將有力推動我國農藥行業的發展。中農立華作為國內農藥流通領域的國家隊和國家重點支農企業,將深入貫徹“一號文件”精神,緊緊抓住農業科技發展的契機,堅持農藥科技技術創新,完善農藥技術服務網絡,大力推廣安全、高效、環保的農藥產品,培訓指導農民科學施藥,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武漢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宏泉: 農藥應用推廣將由“薄弱”走向“成熟” 天道酬勤,惠農不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不僅提得好,提得及時,提得也很到位,看后備受鼓舞。 目前,我國在農業科技,尤其是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環節還很薄弱。農業科技投入長期嚴重不足,農業科技創新基礎差、條件落后、力量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 以農藥為例,當前我國在農藥研發、生產方面并不比其他國家落后,但是在推廣應用環節,原來計劃經濟時代建立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多被簡單合并或撤銷,導致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日益弱化。一些本來應該承擔指導農民農業生產的基層農技人員,為了生存紛紛轉而經營農資產品。在利益驅動下,變身為農資經銷商的基層農技人員往往輕技術指導,而重農資經營,導致農民亂用、濫用農藥,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今年的“一號文件”,可謂抓住了當前我國農業的薄弱環節,不僅為確保我國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促進農民較快增收,努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夯實了基礎,同時讓一批高效、低毒、環保的新型農藥產品的推廣應用必將從“薄弱”走向“成熟”。 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健: 制劑企業向高科技農化產品方向努力 “一號文件”的出臺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整個糧食生產過程中,農藥企業肩負的責任與義務重大,不僅要幫助農民豐產豐收,更要通過提供高品質的農化產品來延伸相關服務和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這同時也為農藥制劑企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其最終目標是在保障高品質產品的同時,朝著無污染、無公害高科技農化產品的方向努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力提倡生物制劑的研發和生產;二是通過生物防治達到生態平衡,減少化學農藥殘留;三是降低農藥毒性,由高毒向低毒、微毒方向轉變;四是企業自身不斷加大科技攻關,重點強調在安全、環保、技術等方面的改造,踐行責任關懷意識。 濰坊萬勝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鵬: 生物農藥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號文件”要求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服務,對農藥行業來說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重要策略。目前農藥推廣力度明顯太弱,使用農藥時要求農民掌握比較專業的知識,有較高的技術層面。但是大部分農民不懂這些專業知識,缺少專業的指導人員。而很多植保站都在經營農藥,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就很難站在指導性、公正性的角度來維護農民的利益。 “一號文件”也提到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強化推廣,強化三農服務;文件提到的獎勵機制可以從根本因素解決專業指導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同時,文件還要求加強科技培訓,一旦相關人才增加,服務的層次、隊伍水平提高后將對農村用藥起到很大的幫助。 |
![]() |
![]() |
相關閱讀 |
11月甲萘威原藥企業產量分析 |
小麥主產區莖基腐病有潛在威脅 |
化學農藥的使用:利益與危害的博弈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