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上半年廣東農作物病蟲鼠害總體偏重發生 |
來源:廣東病蟲情報 2020-3-31 9:15:00 |
今日,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第6期》(下稱“情報”)。 情報顯示,根據廣東全省上半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視頻會商會專家會商,結合病蟲源基數、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和氣候特點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預測今年上半年廣東農作物病蟲鼠害總體偏重發生。 發生特點:發生病蟲種類多、范圍廣,病蟲并重。草地貪夜蛾、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黃曲條跳甲、小菜蛾、瓜薊馬、瓜實蠅、霜霉病、桔小實蠅、荔枝蒂蛀蟲、荔枝霜疫霉病、柑桔紅蜘蛛、玉米螟和農區害鼠等發生較為突出。 一、發生趨勢 (一)草地貪夜蛾 偏重、局部重發生。發生面積160萬畝。主要在玉米、甘蔗等作物上發生,其他經濟作物也有發生。主要特點:發生期早、蟲量大,玉米上發生重于其他作物,尤其是甜玉米,發生以春、秋兩季為主。 (二)水稻病蟲 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900萬畝次。 稻飛虱: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500萬畝次。 稻縱卷葉螟:偏重發生,除東部中等局部偏重發生外,其余地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300萬畝次。 鉆蛀性螟蟲:中等發生。二化螟:在粵北、粵東和珠三角部分稻區發生中等、局部偏重,其余稻區偏輕發生,發生范圍進一步擴大。三化螟在全省呈現下降趨勢,偏輕發生。大螟在部分地區呈現上升趨勢,局部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400萬畝次。 紋枯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100萬畝次。 稻瘟病:偏輕、局部中等發生。感病品種、歷史病區潛在流行風險。發生面積分別320萬畝次。 此外,跗線螨、稻葉蟬、稻蝗、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橙葉病、細菌性條斑病、稻曲病等在局部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三)蔬菜病蟲 偏重發生。發生面積5400萬畝次。 黃曲條跳甲:偏重、局部重發生,珠三角地區發生重。發生面積650萬畝次。 小菜蛾:偏重、局部重發生,珠三角地區發生重。發生面積450萬畝次。 斜紋夜蛾: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60萬畝次。 煙粉虱:中等、局部偏重發生。廣州、深圳、東莞、中山、茂名、揭陽、云浮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70萬畝次。 瓜實蠅:偏重發生,在瓜、豆、茄類作物上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50萬畝次。 瓜薊馬:偏重發生,在瓜、豆、茄類作物上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70萬畝次。 斑潛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60萬畝次。 豆莢螟: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40萬畝次。 甜菜夜蛾: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10萬畝次。 菜青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20萬畝次。 霜霉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80萬畝次。 白粉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分別為220萬畝次。 病毒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30萬畝次。 軟腐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25萬畝次。 炭疽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90萬畝次。 疫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次。 (四)果樹病蟲 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200萬畝次。 桔小實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80萬畝次。 荔枝蒂蛀蟲: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00萬畝次。 荔枝蝽蟓: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80萬畝次。 荔枝尺蠖: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70萬畝次。 荔枝霜疫霉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50萬畝次。 荔枝炭疽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45萬畝次。 柑桔潛葉蛾: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00萬畝次。 柑桔紅蜘蛛:偏重發生。發生面積510萬畝次。 柑桔銹蜘蛛: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00萬畝次。 柑桔炭疽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次。 香蕉蟓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次。 香蕉葉斑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30萬畝次。 香蕉炭疽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次。 (五)其他有害生物 玉米螟: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次。 玉米大小斑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00萬畝次。 茶小綠葉蟬:中等發生。發生面積60萬畝次。 甘蔗螟蟲: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次。 甘蔗綿蚜: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次。 農區害鼠: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700萬畝次。 福壽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分別為630萬畝次。 二、預測依據 1、病蟲源較充足。去冬今春氣溫偏高,冬后蟲源基數明顯偏高。據2月下旬各地冬后調查,草地貪夜蛾冬種玉米田平均株幼蟲量3.97頭,株受害率5.89%;水稻鉆蛀性螟蟲冬后調查,二化螟平均畝幼蟲量1169.7頭,顯著高于去年的294.0頭,三化螟平均畝幼蟲量和160.5頭,低于去年的373.2頭。冬后調查再生稻和落粒稻田,稻飛虱平均蟲量6.8頭/m2;稻縱卷葉螟平均畝幼蟲量8.3頭;稻瘟病病葉率2.1%。3月上中旬各地調查,小菜蛾平均百株幼蟲量134頭,高的300-800頭,略低于去年;黃曲條跳甲平均百株成蟲量456頭,高的1260頭,高于去年和常年;蔬菜霜霉病病株率10.2%,低于去年同期的11.7%;柑桔紅蜘蛛百葉螨量216.9頭,高于去年;高州站調查荔枝蝽百梢蟲量3.8頭;廣州站調查荔枝癭螨百梢蟲量13頭。受春季冷暖氣流交接頻繁影響,今年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遷飛性害蟲遷入早、遷入峰出現時間提前。稻飛虱3月2日燈下首見,3月8日恩平站監測到白背飛虱遷入蟲峰,單日單燈誘蟲216頭;稻縱卷葉螟3月3日燈下首見,于3月9-11日出現監測遷入蟲峰,佛山站3月11日調查燈下誘蟲218頭,廉江站3月11日調查早插直播稻田發現蛾峰,畝蛾量2000-2667頭,最高的達3萬頭。 2、氣候因子。 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計,2020年汛期(4-9月)雨量總體較歷史同期略少,其中,前汛期(4-6月)降雨量粵西北地區偏多 1-2 成,其余地區偏少1-2成,主汛期(6-8月)降水較歷史同期略偏少。開汛較歷史同期正常至偏晚,大致出現在4月上中旬,龍舟水區域性分布明顯。全年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的臺風個數較歷史同期正常略少,大致為4-5個,初臺大致出現在6月底到7月上中旬,較歷史同期正常略偏晚。利于草地貪夜蛾、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等遷飛性害蟲的遷入和繁衍以及小菜蛾、黃曲條跳甲、蒂蛀蟲柑桔紅蜘蛛等重大害蟲的發生為害。汛期高溫多雨的天氣尤其是5-6月強降雨天氣易造成大量傷口、利于柑桔炭疽病、荔枝霜疫霉病、蔬菜霜霉病、白粉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流行。 3、栽培及其他因子 (1)早稻病蟲。水稻品種多,優質稻種植面積擴大,感病品種有一定種植面積,生育期不一致,密植面積較大,郁蔽度高,易形成適溫高濕的田間小氣候,利于多種病蟲發生。 (2)玉米病蟲。各地玉米種植期不一,冬、春、夏和秋有種植,甜玉米種植面積占比較大,種植分散、連作現象普遍,致使玉米生育期不一,橋梁田塊多,利于草地貪夜蛾等病蟲的輾轉為害。 (3)蔬菜病蟲。種植品種多、植期不一,分散種植、套種、間種普遍,大部分地區無明顯休耕期,利于小菜蛾、黃曲條跳甲等病蟲害輾轉為害。 (4)果樹病蟲。梢期不一致,利于病蟲輾轉為害。受新冠肺炎疫情、柑桔黃龍病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年桔等遲熟品種銷售受滯,大多數果園冬季清園措施未執行到位,失管果園增多,成為病蟲傳播的重要源頭。 |
![]() |
![]() |
相關閱讀 |
全面加強農藥安全使用 |
1-2月份農藥產銷數據亮眼:產量提高35.1%,出口大增65.7% |
國內大麥產業受加拿大政府投資支撐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