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質疑!煙嘧磺隆和莠去津何以成為小麥生產中常用農藥?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20-4-3 9:11:00 |
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人員近期在《湖南農業科學》2019年第12期發表的一篇論文《豫北平原小麥高產區農藥施用狀況調查》指出,“豫北平原小麥生產中常用除草劑為苯磺隆、煙嘧莠去津、莠去津和噻吩磺隆”,讓筆者不禁疑惑半天…… 稍微有點農藥常識的都知道,煙嘧磺隆、莠去津和煙嘧莠去津、乙莠、異丙草莠在我國主要用作玉米田除草劑(莠去津有時還可以用于高粱田、果園、茶園、非耕地等),對小麥極不安全,理論上不應該在小麥田使用(除非個別情況下的誤用)。但該文卻調查發現,“施用除草劑的252戶農戶中,使用煙嘧莠去津的23戶,占9.13%;使用莠去津的10戶,占3.97%;使用煙嘧磺隆的5戶,占1.98%;使用乙莠和異丙草莠的各3戶,分別占1.19%;使用百草敵的1戶,占0.40%”。 該論文部分內容截圖 從該調查結果來看,存在兩種可能: 一是農戶在填寫調查問卷時不認真,誤把在玉米田使用過的除草劑填寫上了,調查人員隨后就機械地進行了統計分析; 另一種可能,調查活動存在造假嫌疑。 但無論哪種可能,都說明調查統計人員缺乏基本農藥常識:不僅不知道煙嘧磺隆等除草劑不能在小麥田使用,而且不知道“煙嘧莠去津、乙莠、異丙草莠”這三種混劑名稱書寫不規范(各有效成分中間均未標注間隔號,間隔號應以圓點“?”表示,中實點,半角);還不知道“百草敵”只是商標,其有效成分應為麥草畏。否則,不可能出現這種低級錯誤。 在此,提出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該論文作者能夠公開對上述錯誤進行解釋說明; 二是希望該論文的審稿專家認真反思一下,該論文是如何通過評審的?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 三是希望期刊編輯部認真核實該論文作者是否存在學術不端或造假行為?如果有,應不應該撤稿? |
![]() |
![]() |
相關閱讀 |
巴西棉花種植將遭受蟲災威脅 |
小麥田除草終極武器就是它——砜吡草唑 |
方正證券:農藥板塊迎來利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