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氯化鉀大合同遲到了這么久,該如何面對? |
來源:中國化肥網 2020-4-17 9:54:00 |
我們等過了2019年的夏天也等過了秋天,接著等過了2020年的春季又等過了4月15日;我們從260美元等到230美元,如今翹首以盼著200美元;我們還等到國儲庫存可以靈活調配,甚至等到進口資質審批再開閘……然而新的氯化鉀海運進口大合同依然還沒簽! 我們畢竟不是談判代表,談判代表也控制不了大鼻子老外們的腦袋,既然大合同遲到了這么久,就可以想象這一場談判是何其艱難,而這也就注定了現在市場里的糾結。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遲到了的大合同呢? 老外的底線咱很難知道,咱就知道中國一直沒簽,但保稅量已很大,且剛剛聽說可能會更大,還知道印度前面過渡了一下但現在被迫也延期了,更知道東南亞尤其是巴西地區現貨交易價格那是一落再落。不管啥時候簽,老外底線在哪里,反正根據現狀還是我們的籌碼多,我們的要價應該不會高于220美元到岸。 220美元到岸是什么概念?目前港口62%白鉀大單價格跌破2100元/噸(噸袋和散貨),較上一個高點最大跌幅已達200元/噸。但不好意思,不考慮實際行情單就成本本身來看的話,后面還有個200元/噸呢!所以最近市場里所有的觀望與糾結,主要就是這個空間鬧的!畢竟國際現貨那么低,畢竟保稅那么多,畢竟后面是淡季,畢竟日子這么難……所以現在不得不先提防著! 然而4月15日沒簽,會不會只是拖到25日?5月5日?或者有沒有可能拖到5月底?6月份?甚至,會不會想簽卻簽不了呢?是,遲早得簽!但早簽好說,太遲又咋辦?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想想自己的底線了。 據中肥網統計,4月上旬時我國氯化鉀常規港存數量已略低于130萬噸。2017-2019這三年里我國氯化鉀的實際消費量是持續下降的,而按照這幾年的港存消耗速度來看,5-7三個月的月均消耗量不到40萬噸,也正是全年當中速度最低的時期。那么,很簡單的算術題,現在這130萬噸港存理論上可以用到7月份。 就算這些國儲貨量允許銷售,但這也已是我們的底牌,想一想萬一我們用到了7月份,港存見底了,到時候還能拿什么去跟老外們談大合同呢?有些業內擔心疫情影響大合同談判,要么外商被迫停產,要么海運被迫中止,到時候中國反而要陷入被動。但其實這算是好的情況了,因為屆時中外雙方都會很樂意趕緊把已經達到254萬噸的保稅貨物給談妥了!屆時也許價格會比現在的預期高一點,但至少加上這些保稅貨量之后,我們還可以繼續堅持到11甚至12月份。怕就怕老外破罐子破摔和咱們硬鋼啊! 所以安全起見氯化鉀大合同最好還是要在上半年搞定。假設后面沒有什么新的大意外事件出現,那么再結合著往年夏季市場需求和當期價格走勢情況來看,筆者認為至少5月底前市場主要還是應該時刻提防大合同的隨時簽訂,價格回落也許不猛但趨勢難改。如果5月底還未簽訂大合同,咱們再根據屆時市場現狀研究研究會不會逆轉的問題。 |
![]() |
![]() |
相關閱讀 |
加鉀通過美國美林銀行意圖再收購德鉀 |
10.31-11.5尿素市場分析 |
秋季備肥需求逐漸顯現,二銨市場將強勢運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