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菱角菌核病如何應對?用什么藥合適? |
來源:網絡 2020-6-1 15:29:00 |
菱角菌核病又稱菱角紋枯病,是菱角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種植產區普遍發生,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了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菱角菌核病,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其危害癥狀、侵染規律及防治方法等相關措施,詳情如下: 危害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浮在水面的“出水葉”。葉片病斑橢圓形至不定形,黃褐色至褐色,大小不等(小的如綠豆粒大,大的如花生米粒大,病斑相互連合成更大的斑塊),斑面出現輪紋或云紋,后期病部表面出現蛛絲狀菌絲和由菌絲糾結而成的小菌核。蛛絲狀菌絲和小菌核皆為本病病征。幼嫩菌核為白色絨球狀;老熟菌核為茶色菜籽粒狀,圓形,表面光滑。病斑易破裂,并部分脫落成穿孔斑,致葉片變褐腐爛。 侵染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隨病殘體越冬。菌核隨水流和灌溉水傳播,病原物為接觸菱角葉片,從傷口侵入致病。以后通過病株與健株接觸和菌絲的匍匐攀援傳播擴大危害。高溫高濕尤其是時晴時雨悶熱天氣的反復出現,最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菱角螢葉甲幼蟲危害造成葉片傷口多,更易發病。偏施過施氮肥會加重發病。連作地、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田間病殘體多、且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能差的田塊發病嚴重。長期灌深水或高溫多雨、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暴風雨頻繁易誘發本病。菱角螢葉甲幼蟲危害嚴重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重病田實行2~3年以上輪作,水旱輪作最好。(2)對排水較好的池塘,菱角采收完后,及時排干水,清除塘內塘邊雜草,讓其自然曬垡、凍垡,促進底土風化,以減少菌源。翌年種植前1個月,放干塘水,曬10天左右,撒施生石灰1500kg/hm,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對塘內表土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再放水播種。(3)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蓮藕病殘體。(4)管理好肥水,創造一個適于菱角植株生長,不利病害蔓延的田間生態環境,在用肥上,采取前促(分蘗)、中控(無效分蘗)、后補(催菱肥)的施肥策略,施足基肥,適時適量追肥,適當增施磷肥,促植株早生快發,壯而不過旺,穩生穩長,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在水漿管理上,宜根據菱角不同生長期對灌水深度的不同要求,采取前淺(萌芽期及分蘗期)、中曬(控無效分蘗)、后淺或濕潤(促孕茭)的策略,以水調溫,以水調肥。臺風暴雨季節要注意排水,每次追肥前應適當放淺田水,施后待肥料被土壤吸收后再適度灌田水,孕茭期干干濕濕,保持根系活力,葉片轉色正常。(6)及時清除重病株、病殘體、病葉、枯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7)注意防治好菱角螢葉甲,減少蟲咬的傷口,以減少病菌侵染途徑。(8)開花期或發病初期噴施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紋霉星乳油1000倍液、或10%抗菌劑401乳油1000倍液、或80%抗菌劑402乳油8000倍液、或25%阿米西達懸浮劑1000~25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500~1000倍液。 |
![]() |
![]() |
相關閱讀 |
怎樣補救受藥害的果園 |
麥秸栽培草菇注意事項 |
柑橘缺鉬的癥狀表現、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