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藥登記產品化學資料更加注重安全、綠色、科學、標準 |
來源:農藥產業觀察 2020-6-19 8:59:00 |
2020年6月4-5日,農藥登記產品化學資料要求暨CCPIA團體標準宣貫培訓班在江蘇宜興召開,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周普國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介紹了兩個方面的意見。 1 關于農藥登記產品化學資料要求 2017年《農藥管理條例》修訂出臺,標志農藥管理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更多注重藥效和質量,轉向更加注重安全、科學和綠色導向。作為《條例》重要的配套規章,《農藥登記資料要求》的修訂也貫穿了這種轉變。從產品化學資料要求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安全優先。說到安全優先,安全性管理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風險評估的提出與應用。新修訂《農藥登記資料要求》,首次提出了風險評估的要求。一方面,從膳食風險、環境風險、職業健康風險等方面對農藥產品進行評估,更加注重科學性。另一方面,不僅對產品進行評價,也對助劑進行評價;不僅對化合物進行評價,也對代謝及分解產物進行評價,更加注重全面性。同時,新的產品化學資料要求進一步細化了生產工藝、理化性質、雜質等要求,更加聚焦安全管理,確保農藥產品質量安全。 二是更加注重綠色發展。農業的綠色發展必然要求農藥的綠色發展,而農藥的綠色發展根本在于擴大綠色農藥產品的供給。《農藥登記資料要求》中對微生物、植物源等生物農藥的減免規定、特殊要求,充分體現了鼓勵農藥綠色發展的導向。具體到產品化學資料要求,我們從生產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微生物、植物源農藥母藥提交組分分析試驗報告;提出植物源農藥母藥實現分類管理,對于所用植物被長期廣泛使用的,降低理化性質、組分分析等項目的要求,從而達到鼓勵微生物、植物源等生物農藥發展的目的。對于化學農藥,則鼓勵高效低風險低殘留等綠色農藥的創制和登記。 三是更加注重科學可控。試驗資料是農藥登記評審的基礎。這個基礎是否牢靠,也就是試驗數據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評價結論是否科學。農藥登記試驗管理全面引入良好實驗室規范的理念,對試驗數據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真實性實行全程可追溯,有效保證登記評審工作的科學和權威。對于農藥產品來說,產品化學資料是最根本的,試驗單位具備資質、試驗報告科學真實,是準確剖析產品自身特性、準確評價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 四是更加注重標準引領。堅持標準,就是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無論是農藥登記試驗階段還是登記評審環節,遵循標準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農藥登記資料要求》全面引入標準概念,各專業領域都規定了開展登記試驗需遵循的準則,并按照登記評審規范進行評審。《條例》規定,批準農藥產品登記時應同時公布產品質量標準號。對于企業來說,要從實際出發,認真制定符合登記要求的產品質量標準,用于指導生產和質量控制,并及時在企業標準信息管理平臺公布標準文本,便于管理部門監管。 農藥登記涉及產品化學、藥效、殘留、毒理、環境影響、綜合要求等領域,專業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強。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宣解與服務;另一方面,大家也要認真學習,才能準確把握政策要求,少走彎路。 2 關于農藥標準工作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構成的基礎性制度,還是國際經貿往來與合作的“世界通用語言”。我國是農藥生產、出口和使用大國。長期以來,農藥標準在保證農藥產品質量,促進農藥產業技術進步和發展,提升規范農藥管理、生產、登記、流通、使用等行業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部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積極開展農藥標準化工作。概括來說,當前農藥標準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標準數量多。農藥標準基本覆蓋了農藥行業各個環節。總的來看,截至2019年底,農藥殘留方面已經制定了包括483種農藥在356類食品中的7,107項殘留限量標準,涵蓋了我國已批準使用的農藥和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食用農產品,農藥品種和限量數量均首次超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數量。其它方面,如基礎與管理類、產品、生產與排放、使用、登記等農藥相關標準數量也超過1,500項。 二是涉及領域廣。農藥是具有毒性風險的一類商品,為降低農藥風險,拓展農藥使用范圍,主管部門從多個技術角度制定了系列標準。從發布部門看,主要涉及化工、農業、糧食、林業、環保、出入境檢疫、衛生等13個細分領域。從環節來看,既有基礎性通用標準,又有登記、生產、流通、使用、監督管理等行業全鏈條的技術標準。從內容來看,包括產品質量要求、檢驗檢測方法、評估試驗方法、風險評估程序、農藥殘留限量等技術內容。 三是發展速度快。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方面,從2010年開始清理整合時的870項,已增長至7,107項。農藥質量標準方面,已制定了65項與農藥登記有關的國行標,基本覆蓋產品化學資料要求的管理要素和技術方法;制定了226個農藥有效成分國行標,約占已登記農藥品種數量的1/3;農藥產品團體標準方面,由國家級行業協會制定的有關農藥質量團體標準約60項。其它方面,標準年度增長率也在10%以上。近年來,我部制訂的標準水平不斷提升,如部所2018年主持制定的《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系列國家標準》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 我國農藥標準化工作近年來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也要認識到,與新形勢新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從管理體制機制來看,還需進一步理順。2017年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出臺后,農藥管理統一交由農業農村部門一家管理。農藥標準工作的歸口管理單位、服務對象和工作重點都相應發生了較大變化,舊的、分散式的農藥標準制修訂工作機制也不適應新時期加強農藥管理、服務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從現有農藥標準體系來看,還需進一步健全。主要體現在執法監管標準沒有跟上,產品質量監管存在盲區;登記用標準不配套,影響登記評審的科學性和嚴肅性;缺乏標準協調機制,標準存在交叉重復現象。 當前,我國依法行政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面對農藥全程監管和全生命周期監測的艱巨任務,農藥標準作為政策依據和技術支撐,其地位將更加凸顯。下一步,部所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推進農藥標準工作體制機制的調整理順。這項工作得到了部領導的肯定和有關司局的關心支持,要求抓緊推進。我們將按照部領導指示要求,與有關單位一道,著眼于農藥標準工作的系統性、全面性,著眼于農藥標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按照“姓農為農、統籌兼顧、優勢互補、分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明確職責分工,優化工作機制,適應農藥統一管理的新格局和新要求。 二是積極推進農藥標準制修訂“十四·五”規劃編制。在有關司局指導下,圍繞部中心工作,從加強農藥管理,服務農藥產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的站位出發,著力推進農藥標準制修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明確未來五年標準制定的思路、目標、任務和實施步驟,梳理完善農藥標準體系框架和體系表,建立健全“科學、先進、實用、協調”的農藥標準體系。 三是做好農藥標準制修訂重點工作。一是開展農藥標準清理工作。全面梳理現行農藥標準,摸清標準底數,利用標準合并、標準廢除、標準修訂等方式,逐步解決標準老舊、重復交叉、相互沖突等問題。二是加快推進農藥殘留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快推進剩余約3,000項殘留限量的制標工作,完成到2020年我國農藥殘留限量達到10,000項的硬任務。以分類制定我國“一律限量”和“進口限量”,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全面完善和提升我國農藥殘留標準體系為目標,加快推進《十四·五我國農藥殘留標準體系質量提升規劃》編制。三是認真做好農藥產量質量通用分析方法體系建設工作。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下。這項工作是2019年立項的,分四年完成。在各項目承擔單位的努力下,工作進展比較順利。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到2020年底前,完成295個農藥品種的液相色譜通用分析方法,160個農藥品種的氣相色譜通用分析方法的審定。液相和氣相色譜通用分析方法行業標準發布實施后,將會覆蓋90%以上農藥品種,解決大多數農藥產品監管執法難的問題。 隨著標準化工作改革的不斷深化及新《標準化法》的修訂發布,標準體系架構層級逐步由政府主導的一元結構向政府與市場相協調的二元結構轉變,團體標準因為立項快速、需求精準的特點,能夠很好地滿足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和行業創新的需要,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有益補充,成為標準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
![]() |
![]() |
相關閱讀 |
短短時間便登記井噴,探索草銨膦市場潛力 |
吡唑醚菌酯成為第14批農藥產品的登記熱點 |
科學使用農藥 提高病蟲草害防治水平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