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荔枝擬木蠹蛾的危害癥狀、生活習(xí)性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wǎng)絡(luò) 2020-7-3 12:56:00 |
荔枝擬木蠹蛾屬鱗翅目(Lepidoptera)擬木蠹蛾科(Metarbelidae)。國內(nèi)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海南、臺灣、云南、江西、湖北、新疆等省(自治區(qū));國外分布于印度、中印半島等地區(qū)。寄主植物有無患子科的荔枝、龍眼,含羞草科的合歡及茜草科的紅皮金雞納(臺灣)等共24科42種植物。其中以荔枝、石榴、梨、無患子、楓楊、芒果、橡膠、木麻黃及柳屬植物等受害較為常見。 危害癥狀: 幼蟲鉆蛀荔枝的枝干,形成坑道,在枝干的表面以蟲絲綴連蟲糞、枝干碎屑形成1條隧道。幼蟲白天匿居于坑道內(nèi),夜間沿隧道爬出,啃食樹皮。植株被害后,樹勢削弱,枝條稀疏,葉片減少,對產(chǎn)量影響甚大。幼齡樹被害嚴(yán)重時,會導(dǎo)致全株死亡。 生活習(xí)性: 該蟲一年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坑道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幼蟲陸續(xù)化蛹,蛹期26d,成蟲于4月中旬至6月中旬相繼出現(xiàn),雌蛾羽化當(dāng)晚交配產(chǎn)卵。 卵多產(chǎn)在10cm以上的樹干,距地面1.5m高的樹皮上。每雌產(chǎn)卵20~60粒,荔枝擬木蠹蛾危害荔枝樹常4~5粒一堆,上被黑色膠狀物。卵期14~19d,5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蟲孵化,初孵幼蟲體黑色,聚集在枝干的表面,幼蟲經(jīng)2~4h擴散,尋找分杈、傷口及枝干折斷處蛀害,當(dāng)幼蟲蛀道長達13cm時幼蟲調(diào)轉(zhuǎn)方向另蛀并吐絲將蟲糞和枝干皮屑綴成隧道掩護蟲體,坑道是幼蟲棲居和化蛹場所。 幼蟲白天潛伏坑道中,夜晚沿絲質(zhì)隧道外出啃食樹皮。幼蟲期343d左右,幼蟲老熟后在坑道口封綴成薄絲,后化蛹在其中,蛹期27~48d。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用竹簽或木簽堵塞坑道,使幼蟲或蛹窒息,也可用鋼絲刺殺幼蟲;用小刀沿隧道清除幼蟲或用鐵絲插入隧道鉤殺。 生物防治: 荔枝擬木蠹蛾的天敵有黑螞蟻(Camponotussp.),要注意保護;也可用“海綿吸附法”或注射法往坑道施放昆蟲病原線蟲A24(SteinernemacarpocapsaeA24)2000~4000條。 藥劑防治: ①用敵敵畏、喹硫磷、毒死蜱等殺蟲劑混泥或用脫脂棉蘸上述藥劑堵塞坑道口,熏死幼蟲;②于6~7月用上述殺蟲劑噴灑于絲質(zhì)隧道口附近的樹干上,觸殺幼蟲;③在7月幼蟲蛀食道尚淺時用80%的敵敵畏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300倍液噴灑樹干毒殺幼蟲;④清除皮屑、蟲糞后,往蟲害坑道口灌注80%的敵敵畏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倍柴油稀釋液以熏殺蛀道內(nèi)幼蟲。 |
![]() |
![]() |
相關(guān)閱讀 |
芋疫病的發(fā)病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和防治措施 |
蘑菇蟲害“綠色”防治,措施有二 |
茄子螻蛄的癥狀及防治須知 |
![]() |
首頁 | 快訊 | 產(chǎn)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