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澇后水稻該如何管理? |
來源:191農資人 2020-7-24 9:16:00 |
2020年6月以來,江蘇、湖北、安徽、湖南北部降雨頻繁,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太湖流域降雨量53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88.4%;淮河流域降雨量282.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7.3%。 很多地方都暴發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給我們的農業生產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目前降雨仍在持續中,面對受澇的農作物,我們有什么好的辦法減輕受害程度,減少本年度的損失呢?下面就水稻講一下澇害減輕措施,希望對相關種植戶有所幫助。 早稻 目前水稻種植區受澇影響最大的是早稻,眼下正是早稻的蠟熟期或成熟收割期,很多早稻發生澇害以后基本就倒在田里發芽了,這樣的基本沒什么挽救的必要了。早稻受澇以后,視天氣情況: ①若雨期已過,對受澇未倒伏還在灌漿期的田塊,第一時間進行排水,土壤表面略有明水即可,干干濕濕,保持根系活力,利于成熟和機械收割,同時追施少量尿素和一些鉀肥,配合0.3%磷酸二氫鉀或其他葉面肥進行葉面噴施1~2次,滿足水稻對養分的需要,提高葉片光合效能,另外噴施一次抗菌殺蟲藥進行一下后期的病蟲害防治(特別要注意細菌性條枯病、白葉枯病、稻瘟病、三化螟的防治)。 ②若后面天氣依舊持續降雨,要對澇后未倒的成熟期田塊趁雨停抓緊排水(必要時抽水排水)進行收割,然后用烘干機進行烘干,減少損失; ③對于倒在田里已經發芽或人工也難以收割的只能進行旋耕當做綠肥,雨期過后及時改種晚稻或其他生長期短的作物,最大限度地彌補災害造成的損失。 中、晚稻 1、排水 對于仍在持續降雨但未受澇的區域,把田埂放水口掘開,一方面防止水層過深影響根系呼吸,控制無效分蘗,另外可減輕田埂在雨天因長期浸泡而發生崩塌的風險(山區梯田);受澇比較嚴重的區域,人為操作可有效起到排水作用的,清溝排水,但不要排干,水稻田間要保持一定的淺水層,太陽落山后再排水露田,以減輕暴曬引起的萎蔫,以利于稻株恢復生長;如果接連幾天陰天,可采取一次性排干;河邊低洼田可酌情加高部分河段的河堤,防止河水長時間反復漫灌。若田間積水渾濁,排澇后稻株葉片有細泥附著,影響稻株的光合作用,可在排水時放養鴨鵝,利用其捕食活動將葉片上的淤泥抖落。 2、施肥 經過水淹后,土壤養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在植株恢復生長前,以葉面噴肥為主,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市面上常見的葉面肥。植株恢復生長后,再進行根部施肥,以施速效氮肥(尿素)為主,并輔以磷鉀肥及微量元素。施肥量的多少應根據植株的受害程度、土壤肥力和作物生育期而定,原則上是多次薄施為宜。 3、病蟲害防治 受澇期間,一方面稻株的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壞,對病蟲的抵抗力下降,稻葉受雨水沖刷受傷,也增加了病蟲的侵染機會;另一方面,田間水體的流動加快了病菌蟲卵的擴散;而且降雨期間,施肥打藥等田間操作也難以實施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病蟲在這一期間數量基數大大增加。所以受澇的田塊排水后,要加強對二化螟、三化螟、紋枯病、稻瘟病、基腐病的防治,若天氣持續陰雨,病蟲害已經發生的未淹田塊,要趁雨停空隙(雨停時間超過半天即可)及時噴藥防治。 4、草害防治 中、晚稻田,尤其是直播或機插晚稻田,自今年六月下旬以來陰雨不斷,部分地區一直沒有防治雜草的好天氣,在這段雨季期間,田間雜草得到了快速的生長,若澇后不注意防治,很容易出現雜草瘋長充滿大田的情況。大田排澇后,待稻株恢復生長時,放干田里的水噴相應除草劑進行防治。 |
![]() |
![]() |
相關閱讀 |
2018年農藥產品起伏跌宕,2019年哪些產品會持續升溫? |
哪些煙類農藥適用根部病害 |
草甘膦攤上麻煩事 致癌爭議不斷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