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銀花棉鈴蟲該如何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
來源:網絡 2020-7-30 15:50:00 |
在金銀花的種植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遇到各種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了其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金銀花棉鈴蟲作為其中之一,自然也不例外。那么,農戶們該如何應對金銀花棉鈴蟲呢?以下內容將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20mm,翅展27~38mm。雌蛾赤褐色,雄蛾灰綠色。前翅翅尖突伸,外緣較直,斑紋模糊不清,中橫線由腎形斑下斜至翅后緣,外橫線末端達腎形斑正下方,亞緣線鋸齒較均勻。后翅灰白色,脈紋褐色明顯,沿外緣有黑褐色寬帶,寬帶中部2個灰白斑不靠外緣。前足脛節外側有1個端刺。雄性生殖器的陽莖細長,末端內膜上有1個很小的倒刺(煙夜蛾無)。 卵: 近半球形,底部較平,高0.51~0.55mm,直徑0.44~0.48mm,頂部微隆起。初產時乳白色或淡綠色,逐漸變為黃色,孵化前紫褐色。卵表面可見縱橫紋,其中伸達卵孔的縱棱有11~13條,縱棱有2岔和3岔到達底部,通常26~29條。 幼蟲:老熟幼蟲長約40~50mm,初孵幼蟲青灰色,以后體色多變,分4個類型:1)體色淡紅,背線,亞背線褐色,氣門線白色,毛突黑色。2)體色黃白,背線,亞背線淡綠,氣門線白色,毛突與體色相同。3)體色淡綠,背線,亞背線不明顯,氣門線白色,毛突與體色相同。4)體色深綠,背線,亞背線不太明顯,氣門淡黃色。頭部黃色,有褐色網狀斑紋。蟲體各體節有毛片12個,前胸側毛組的L1毛和L2毛的連線通過氣門,或至少與氣門下緣相切(區別于煙夜蛾)。體表密生長而尖的小刺。 蛹:長13~23.8mm,寬4.2~6.5mm,紡錘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對臀刺,刺的基部分開。氣門較大,圍孔片呈筒狀突起較高,腹部第5~7節的背面和腹面的前緣有7~8排較稀疏的半圓形刻點(煙青蟲氣孔小,刺的基部合攏,圍孔片不高,第5~7節點刻細密,有半圓,也有圓形的)。入土5~15cm化蛹,外被土繭。 發生規律: 主要取食金銀花蕾,每頭棉鈴蟲幼蟲一生可食10~ 100多個花蕾,不僅影響品質,而且容易脫落,嚴重影響產量。該蟲每年發生4代,以蛹在5- 15m土壤內越冬。重點控制主害代第1代和第2代。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利用成蟲趨光性,在發生期未產卵之前成方連片運用燈光誘殺,降低田間落卵量。一般每50畝安裝一臺燈。 科學用藥:可用菊酯類(4.5%氯氰菊酯10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或20%氯蟲苯甲酰胺3000倍液,或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3000倍液,或19%溴氰蟲酰胺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7天噴1次,一般連續防治2次左右。相互合理復配噴施并交替用藥。 |
![]() |
![]() |
相關閱讀 |
豇豆青枯病的癥狀特點及防治方法分析總結 |
茄子畸形如何防治 |
大棚蔬菜怎么施肥,有哪些注意事項?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