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藥害常見類型有哪些?是如何產生的? |
來源:網絡 2020-9-8 15:14:00 |
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農戶們往往會使用各種農藥防治病蟲害。然而,使用時總是會出現藥害問題。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馬鈴薯藥害的類型、發生原因及預防補救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 常見藥害類型: 1、急性型藥害 發生快,癥狀明顯,施藥后幾小時至幾天內就可出現癥狀,根部受害表現為根部短粗肥大、根毛稀少、根皮變黃或變厚、發脆、腐爛;種子受害表現為不能發芽或發芽緩慢,造成缺苗斷壟,甚至絕收;植株受害表現為落花落果落蕾、果實畸形變小,出現斑點;作物葉片出現斑點、穿孔、焦灼、卷曲、畸形、枯萎、黃化、失綠或白化等,這種藥害多是由于過量使用或使用不當造成。 2、慢性型藥害 施藥后癥狀不立即表現出來,具有一定的潛伏性,使作物生長受阻,食用時風味變差。這種藥害易和其他生理性病害相混淆,診斷時需了解病蟲害的發生情況,施藥種類、數量、面積和植株對照的方法診斷。 3、殘留型藥害 施藥后當季作物不發生藥害,而殘留在土壤中的藥劑對下茬敏感作物產生藥害。如玉米田使用莠去津除草劑后對下茬馬鈴薯、豆類等作物產生藥害,多在下茬作物種子發芽階段出現,輕者根尖、芽梢等部位變褐色或腐爛,影響正常生長;重者爛種爛芽,降低出苗率或完全不出苗。這種藥害較難診斷易和肥害混淆。 具體表現: 斑點狀 斑點型藥害在植株上分布往往無規律,全田亦表現有輕有重,斑點大小和形狀變化大;而生理性病害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癥狀的部位較一致,真菌性病害有發病中心,斑點形狀一致。 黃化狀 藥害引起的黃化往往由黃葉發展成枯葉,陽光充足的天氣多,黃化產生快;而缺素引起的黃化,陰雨天多,黃化產生慢,且黃化常與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關,在全田黃苗表現一致,與病毒引起的黃化相比,后者黃葉常有碎綠狀表現,且病株表現系統性病狀,病株與健株混生。 畸形狀 藥害造成的畸形發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現局部癥狀;而病毒病引起的畸形往往零星發病,常在葉片混有碎綠、明脈、皺葉等癥狀。 枯萎狀 藥害引起的枯萎型無發病中心,且大多發生過程遲緩,先黃化后死株,根莖輸導組織無褐變;而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多是輸導組織阻塞,在陽光充足、蒸發量大時先萎蔫,后失綠死株,莖基導管常有褐變。 緩長狀 藥害引起的緩長往往伴有藥斑或其他藥害癥狀;生理性中毒發僵表現為根系生長差,缺素癥發僵葉色發黃或暗綠等。 藥害是如何產生的? 1、溫度和光照 光照強、溫度高時,蒸發快、見光易分解,降低了效果;溫度過低時,一些農藥不易降解,從而產生藥害,干熱時不宜施藥。 2、不良天氣 如吹風、下雨、露水等天氣,藥劑容易飄移或者藥液會被沖刷稀釋,影響藥效。 3、土壤情況 包括土壤肥力和酸堿度。一些藥劑屬酸性,在鹽堿地施藥會中和,而且一些藥劑在酸堿條件下降解速度也不同,從而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 4、使用方法不當 包括藥劑含量、稀釋倍數、施藥時間、施藥工具、長期使用產生抗性等都會影響藥效,產生藥害。 預防及補救措施: 1、預防措施 農藥和水的質量要好,施藥質量要高 配藥濃度要適當,藥液要隨配隨用 選擇合適時間和天氣施藥 注意馬鈴薯生育期和長勢及施藥次數 注意農藥殘效期和混用禁忌 初次使用先小面積試驗再大面積噴藥 2、補救措施 預測藥害發生程度 如果藥害發生較輕是為1級,僅僅葉片產生短時性、接觸性藥害斑,會很快恢復正常生長;如果藥害產生較重是為2級,葉片出現褪綠、皺縮、畸形、生長呈現較明顯抑制;如果藥害很重達到3級,生長點死亡,生長持續嚴重抑制,導致一部分植株死亡,直接影響大幅度減產,需考慮補種、毀種。 用清水或弱堿性水清洗 對藥害發現早的,應立即噴灑大量的清水淋洗作物,盡量把植株表面的藥物沖刷掉。若地塊有積水,應及時排除。 追施速效性肥料 追施尿素或其他速效肥料,增加養分,加強作物的生長活力,保證作物恢復活力。 發生病蟲害應立即防治。 噴施藥劑、葉面肥恢復 噴施生長調節劑等,改善馬鈴薯生育條件,促進植株生長,增強其抗逆能力。 |
相關閱讀 |
怎樣有效防治豌豆炭疽病 |
大櫻桃簡易遮雨棚的搭建技術 |
大蒜葉斑病的危害癥狀、發病因素及防治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