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鈴薯倒春寒該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呢?具體措施有哪些? |
來源:網絡 2020-9-8 17:14:00 |
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在我國眾多地區均有種植。在進入春季之后,馬鈴薯常常會遇到倒春寒的問題,嚴重影響其品質及產量。那么,馬鈴薯倒春寒該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呢?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具體內容如下: 1、提前預防 薯農應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減輕凍害。一是可及時用稻草等覆蓋物覆蓋,二是用薄膜低弓蓋,三是低溫前2-3天用磷酸二氫鉀噴施,增強植株抗寒能力。霜凍發生前一天,可灌半溝水,并淋濕壟面。有條件的種植戶,在霜凍來臨時可噴水防霜。寒潮后應盡早巡查,發現植株有霜,抓緊在早晨化霜前噴水清霜,以減輕凍害。 2、及時破膜出苗 隨著氣溫回升,陰雨不連續下的氣候,馬鈴薯已進入出苗高峰期。必須及時破膜出苗,防止高溫傷苗,防止凍死的莖葉腐爛,影響新芽生長。 3、提溫排水 地膜覆蓋種植已經出苗的田塊,棚地膜破損的,及時加固,提高地溫。對地勢較低的田塊,在霜雪凍害解除后,應立即疏浚田間,排水開溝,排除漬水,確保溝溝相通,以降低水位,使融化后的冰雪盡快排出,降低土壤多余水分,避免小馬鈴薯因積水腐爛。 4、剪除凍傷側主枝 早春上市的馬鈴薯目前正值幼苗期,易遭凍害側主枝,只要主莖不死,便可重新長蘗苗。天氣轉晴后,應加強管理,及早用剪刀等剪除已凍傷側主枝,盡量保留健康部分,不傷葉芽,這樣能促進根系下扎和幼苗的生長。 5、清溝清淤 現在許多薯田地下水位高,洼溝堵塞,對薯苗生長非常不利,應抓緊清溝清淤,達到主溝深30厘米,畦溝深20厘米,雨停田干的效果。 6、及時中耕 馬鈴薯在遭受凍害后,土壤易板結,且濕度較大,其根系活力會降低。在進行田間管理時,及時中耕,促進根系生長發育。齊苗后應及時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結合除草,壟高約10—15厘米,宜稍淺。 7、及時施肥 施肥應在凍害解除、植株恢復緩慢生長以后進行。對已出苗的,結合中耕松土,及時追施草木灰、牛糞、豬糞或堆肥等熱性農家肥,提高地溫,促進植株恢復。氣溫回升后,每畝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磷肥10—15公斤,促進植株生長。追施葉面肥,葉面噴施400—500倍含氨基酸葉面肥或者每畝用尿素三兩、磷酸二氫鉀四兩、紅糖五兩兌水50公斤葉面噴施。 8、藥劑防治 在受低溫凍害后,幼苗易發生病害。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預防。 |
![]() |
![]() |
相關閱讀 |
菠蘿黑腐病的受害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苧麻花葉病的發病特點 |
防治蔬菜苗期病害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