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草枯的漫漫世界禁用路! |
來源:現代農藥 2020-9-14 9:53:00 |
近日,秘魯發布消息稱由于人類長時間吸入、與皮膚接觸或食入百草枯會引起嚴重的眼睛刺激和器官損害,甚至具有致命性,秘魯正在逐步淘汰除草劑百草枯的銷售和使用,包括立即禁止進口和有效成分注冊。該禁令于上個月生效,其中包括18種注冊配方產品。百草枯類除草劑的生產、分銷、營銷和使用將于2021年7月12日終止。 百草枯的禁用并不是從秘魯開始的,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百草枯并共同走上百草枯的漫漫禁用路。 百草枯(圖1)為聯吡啶類速效觸殺型滅生性廣譜除草劑。聯吡啶陽離子能極快地被植物的綠色組織吸收,還原成聯吡啶游離基,經自氧化后,使綠色組織的水與氧形成過氧化氫和過氧游離基。這類強氧化劑對植物細胞的脂膜,尤其是葉綠體的層膜的破壞力極強,能很快中斷光合作用。 在防除田間雜草時,百草枯具有以下3個特點: ①速效殺草 百草枯對受藥植株完成藥效進程只需幾十分鐘時間。植物葉片受藥30 min左右,即開始呈現出開水燙傷(不可逆的死亡)癥狀。而同功能的產品草甘膦,致死雜草的時間需要4 d~8 d,期間播種等農事操作會降低草甘膦的除草效果。百草枯在使藥后隨即可移栽播種,不要求等候期,從而為農戶贏得了寶貴的搶種時間,這是難能可貴的,是內吸傳導型除草劑無法做到的。 ②快速吸收 百草枯迅速滲入植物組織和細胞層膜系統,結合牢固,即使藥后遇雨,也基本不降低藥效,因而被用戶稱為“僅有的可以頂雨噴霧的產品”。草甘膦噴后24 h內遇雨,則需要重噴。到目前為止,就耐雨水沖刷性能而言,尚無其他除草劑能與百草枯相比。它是廣大多雨農區能及時控制草荒的為數不多的僅存的產品之一。 ③觸殺留根 百草枯只對植物受藥的綠色部位有殺傷作用,對單、雙子葉雜草具有同等效能。它不具傳導性,對地表植株非綠色部分、地下根莖組織、地下種子均無破壞作用,在作物內和土壤中無殘留。這種特性對間作套種、防止耕地表土風蝕水蝕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英國ICI公司(先正達前身)開始將百草枯推向中國,并于1984年獲得臨時登記。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我國百草枯制劑的用量逐年增加,每年用量從數百噸增至5000 t左右,全部為進口品。百草枯在中國的用量之所以能夠快速上升的真正動力,在于它自身固有的、獨特的生物學特性,能夠在較大范圍內適應和滿足我國種植業的一些重要特點和需求。 但是由于百草枯的濫用、誤服,尤其是百草枯中毒后的無法醫治成為百草枯的致命問題。世界上許多組織和國家對禁用和限用百草枯的呼聲越來越高。 自1983年在瑞典首次禁止使用百草枯以來,先后在芬蘭、丹麥。美國等許多國家限制或禁止使用,歐盟2007年停止使用,中美洲地區也逐步加強對該產品的關注。2011年3月,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提議將200 g/L百草枯液體制劑列入《鹿特丹公約》,2016年11月阿根廷取消百草枯進口。2017年3月百草枯在越南禁用、4月巴西暫停重新評審、6月緬甸暫停百草枯登記,近期2019年9月尼日利亞宣布禁用百草枯,12月泰國也頒布了禁用百草枯的法令,以及最近秘魯同樣走上了禁用百草枯的路途。 我國早在2016年7月國內停售百草枯水劑,同年9月發布公告表示不再批準百草枯產品的國內登記,母藥和產品均變更成了僅供出口境外使用登記。截止目前,我國仍有登記的百草枯產品匯總如下。 雖然我國禁用了百草枯,但是百草枯在其他國家仍有繼續使用,許多國家針對口服百草枯中毒無特效解毒的問題,不少衛生醫療部門通過對病人對癥綜合治療,已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不少可貴的急救和醫療經驗和措施。 中國百草枯主要生產企業已成立“中國百草枯產品管理與社會責任關懷工作組”,擬訂百草枯非液體劑型開發,以減少口服中毒的幾率。并組織有關急救和醫療專家資源,對百草枯中毒事故處理進行咨詢;先正達公司在開發出百草枯之后,為減輕經口毒害,對產品的成分進行了改進,加入警告色和催吐劑。并與國內企業一起,制定了百草枯產品國家標準,對百草枯產品的多項指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更為振奮人心的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攜手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合稱“原研單位”)的專家、教授歷經多年攻關成功開發了世界首創的新型化合物——百草枯特效解毒劑,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及請求權,包括但不限于一種百草枯快速解毒液及方法(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5944279 B)、一種治療百草枯急性中毒特異性解毒藥物(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908879.2),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后續所有衍生專利。 百草枯特效解毒劑的出現能否對百草枯的市場行情和使用帶來一絲福音呢?小編和大家拭目以待。 |
![]() |
![]() |
相關閱讀 |
小宗作物用藥受關注 |
注意!這些農藥抗性嚴重,建議暫停使用! |
如何鑒別農藥失效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