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麥稈蠅受害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如何防治? |
來源:網絡 2020-9-15 15:15:00 |
小麥麥稈蠅受害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如何防治小麥麥稈蠅?這些是農戶們遇到小麥麥稈蠅時,常常會問的問題。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希望能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該蟲害。 受害癥狀: 拔節期前后受害 目前時間是3月下旬,不少區域的小麥正在進入拔節期,有些區域已經進入拔節期,該時期麥稈蠅為害會導致小麥出現枯心苗,尤其是主莖受害后,莖桿被幼蟲蛀食,一方面會促使無效分蘗增多,另一方面,很容易導致小麥發生倒伏,甚至直接從莖部折斷,嚴重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而折斷后的麥株,則無法補救。 孕穗期受害 小麥進入孕穗期后,是決定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的關鍵時期,該時期的管理很重要,而麥稈蠅在孕穗期為害后,麥株自身的嫩穗組織受到破壞,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寄生菌,一方面會導致成穗率降低,另外一方面,有些可以成穗的麥株,也會出現爛穗、壞穗現象,這二者都會導致田間有效穗減少,進而降低產量。 抽穗期受害 小麥進入抽穗期后,麥稈蠅的危害也會存在,主要也有2點影響,其一,抽穗后的小麥會形成白穗,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灌漿結粒,其二,抽穗后的小麥出現壞穗,千粒重降低,產量也會減少,而在麥稈蠅的影響下,小麥品質也會降低,比如籽粒小、秕粒多等。 發生規律: 內蒙古等春麥區—年發生2代,冬麥區—年發生3—4代,以幼蟲在寄主根莖部或土縫中或雜草上越冬。春麥區翌年5月上、中旬始見越冬代成蟲,5月底、6月初進入發生盛期,6月中、下旬為產卵高峰期,6月下旬是幼蟲為害盛期,為害20天左右。第—代幼蟲于7月中下旬麥收前大部分羽化并離開麥田,把卵產在多年生禾本科雜草上。麥稈蠅在內蒙古僅—代幼蟲為害小麥,成蟲羽化后把卵產在葉而基部。冬壽區1、2代幼蟲于4、5月為害小麥,3代轉移到自生麥苗上,第4代轉移到秋苗上為害。河南—年有兩個為害高峰期。幼蟲老熟后在為害處或野生寄主上越冬。該蟲產卵和幼蟲孵化需較高濕度,小麥莖稈柔軟、葉片較寬或毛少的品種,產卵率高,為害重。 防治措施: 1、選用抗蟲品種是防治麥稈蠅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各地應加強對當地品種的鑒定并引進、培育適應當地的抗蟲良種。春麥適當早播,冬麥適當晚播以避開成蟲產卵為害、加強栽培管理,因地制宜、深翻土地、增施肥料、適時早播、適當淺播、合理密植及時灌排、精耕細作,都對麥稈蠅繁殖為害不利。精細收獲,鏟除雜草,可減少其越夏場所。 2、掌握越冬代成蟲發生情況,是藥劑防治的關鍵。可用下列藥劑:1.8%阿維菌素乳油2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每畝噴兌好的藥液50—75kg,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 |
相關閱讀 |
旱半夏栽培采取這五措施 產量增加25%以上 |
怎樣有效防治西瓜犯疫病 |
如何應對水稻粒黑粉病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