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薯葉螨的田間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20-9-15 17:13:00 |
甘薯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在眾多地區均有種植。然而,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各種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甘薯葉螨的相關技術知識,希望能夠對農戶們有所作用。 田間癥狀: 成、若螨聚集在甘薯葉背面刺吸汁液,葉正面出現黃白色斑,后來葉面出現小紅點,為害嚴重的,紅色區域擴大,致甘薯葉焦枯脫落,狀似火燒。常與其他葉螨混合發生,混合為害。 發生規律: 華北棉區年生12—15代,向南年生20代,越冬蟲態及場所隨地區而不同,在華北以雌成蝸在雜草、枯枝落葉及土縫中越冬;在華中以各種蟲態在雜草及樹皮縫中越冬;在四川以雌成蟲在雜草或豌豆、蠶豆等作物上越冬。翌春氣溫達10℃以上,即開始大量繁殖。3—4月先在雜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山東、河南于5月中旬遷入棉田為害,除棉麥、棉豆套種田受害較重外,純棉田受害較少,到6月上旬至8月中旬進入棉田發生為害期。成蝸羽化后即交配,第二天就可產卵,每雌能產50一110粒,多產于葉背。卵期2一13天。幼蝸和若螨發育歷期5一11天,成螨壽命19—29天。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為雄性。幼蝸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動。后期若螨則活潑貪食,有向上爬的習性。先為害下部葉片,而后向上蔓延。繁殖數量過多時,常在葉端群集成團,滾落地面,被風刮走,向四周爬行擴散。朱砂葉螨發育起點溫度為7.7~8.8℃,最適溫度為25~30℃,最適相對濕度為35%~55%,因此高溫低濕的6~7月份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發生。但溫度達30℃以上和相對濕度超過70%時,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天敵有草蛉、食蟲熔類、六點薊馬、捕食螨等30多種。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越冬前,在根頸處覆草,并于次年3月上旬,將覆草或根頸周圍20cm范圍內的雜草收集,燒毀,可大大降低越冬基數;輪作倒茬,合理安排輪作的作物和間作、套種的作物,避免葉螨在寄主間相互轉移為害。以水旱輪作效果最好。結合定苗,發現葉螨時,順手抹掉;若螨量多時,將葉片摘下處理。若整株上多時,可將其拔除,帶到田外處理。天氣干旱時,注意灌溉,增加田間濕度,不利于其發育繁殖;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惡化葉螨的發生條件。 2、在加強田間害螨監測的基礎上,在點片發生階段即時進行挑治,以免暴發為害。在葉螨發生的早期,可使用殺卵效果好,殘效期長的藥劑,可使用下列藥劑: 30%四螨嗪·聯苯肼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10 ~ 20g/畝;5%噻螨酮乳油50 ~ 66ml/畝;5%唑螨酯懸浮劑20 ~ 40ml/畝,對水50~60kg均勻噴霧。但通常這類藥劑對成螨無效,對幼若蟎有一定效果,因而在田間大發生時不要使用。 3、當田間種群密度較大,成、若螨混發期,并已經造成一定為害時,可使用速效殺螨劑。使用的藥劑有:30%四螨嗪·聯苯肼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10%阿維菌素*噠螨靈乳油40~60ml/畝;2%阿維菌素乳油20~30ml/畝;兌水50~60kg均勻噴施。間隔7~10天再噴1次,連噴2~3次。 |
![]() |
![]() |
相關閱讀 |
蘿卜分叉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
冬旱后返青期麥田的管理方法 |
蜜柚天牛該如何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