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毒性病害防治藥劑大匯總,建議收藏! |
來源:現代農藥 2020-9-30 9:49:00 |
病毒性病害是農作物病害中一類特殊的病害,具有病情復雜、難以防治的特點,號稱“植物癌癥”,其主要癥狀類型有花葉、變色、條紋、枯斑或環斑、壞死、畸形等。常見的病毒性病害有煙草花葉病毒病、番茄花葉病毒病、辣椒花葉病毒病、小麥花葉病毒病、水稻黑條矮縮病、番茄病毒病、煙草病毒病等。這類病害危害大、分布廣、無特效農藥,近年來,圍繞著香菇多糖、葡聚烯糖、寡聚酸碘、氨基寡糖素、鹽酸嗎啉胍、寧南霉素等成分開發防治病毒性病害的制劑成為開發的熱點。 1、香菇多糖 香菇多糖主要是從傘菌科真菌香菇的子實體中提取純化得到的β-1,3-葡聚糖,為香菇的重要藥用成分,于1968年首次提純獲得。 1.1 理化性質 棕色液體,無可見懸浮物和沉淀;密度(20℃)1.13g/mL;不可燃;對包裝材料無腐蝕性;無熱爆炸性;閃點>150℃;pH:4.0~6.0,稀釋穩定性(稀釋20倍)合格,低溫穩定性和熱貯穩定性合格,常溫2年貯存穩定,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 研究表明,香菇多糖的主鏈和側鏈的有序構象是單一螺旋構象,膠體結構的結合區域會形成多螺旋構象,其立體結構為右手心三度螺旋,晶格為六角形。香菇多糖的一級結構具有β-(1→3)連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鏈,在主鏈中葡萄糖的C6位上含有支點(每5個葡萄糖有2個支點),其側鏈是由β-(1→6)鍵和β-(1→3)鍵相連的葡萄糖聚合體組成,在側鏈上也含有少數內部β-(1→6)鍵的葡聚糖。 1.2 毒性 10%香菇多糖母藥和1%香菇多糖水劑大鼠經口LD50雌雄性動物均>4 640 mg/kg;大鼠經皮LD50雌雄性動物均>2 000 mg/kg;對家兔皮膚、眼均無刺激性;豚鼠皮膚變態反應(致敏性)試驗未出現紅斑、水腫及其他皮膚過敏癥狀,按照我國農藥致敏率強度分級標準評定為弱致敏物。1%香菇多糖水劑屬低毒殺菌劑。環境生物安全性評價:10%香菇多糖母藥對蜜蜂急性觸殺毒性LD50>80.00 μg/蜂,為“低毒級”;對蜜蜂經口毒性LC50(4 8h)>2.00×103 mg/L,為“低毒級”;對斑馬魚急性毒性LC50(96 h)>100 mg/L,為“低毒級”;對家蠶急性毒性LC50(96 h)>2.00×103 mg/L,為“低毒級”;對大型溞急性毒性EC50(48 h):2.74 mg/L為“中等毒”;對斜生柵藻急性毒性EC50(9 6h):1.58×102 mg/L,為“低毒級”。1%香菇多糖水劑對斑馬魚急性毒性LC50(96h)>10 mg/L,為“低毒級”;對鵪鶉7d急性經口毒性為LD50>115mg/k體重,為“急性毒性風險較小”;對蜜蜂急性毒性LC50(48h)>200mg/L,為“低毒級”;對家蠶急性毒性LC50(96 h)>200 mg/L。本品遠離家蠶養殖區、蜜蜂放飛區使用,禁止在河塘水體清洗施藥器具。 1.3 提取 香菇多糖的組成成分主要為菌類多糖,其單體是由7個葡萄糖組成。香菇多糖能夠破壞病毒的蛋白質外殼,損壞病毒的DNA結構;而且能夠阻斷病毒細胞間傳播通道——胞間連絲,從而防治病毒病在細胞間的傳播,起到防病的效果。香菇多糖一方面能鈍化病毒,降低病毒對植物所帶來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對水稻、番茄、辣椒、煙草等多種作物的病毒病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同時,還具有健壯植株、保花保果、增強抗逆性、增產增收等功效。 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很多,傳統的方法有熱水提取法、酸堿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復合酶輔助提取法、超聲輔助提取法或是多種方法聯用。 1.4 登記情況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國共有40個含香菇多糖成分的產品在有效登記狀態,其中包括母藥2個,原藥1個,主要為0.5%香菇多糖水劑、1%香菇多糖水劑、2%香菇多糖水劑、10%香菇多糖原藥,涉及植物誘抗劑、殺菌劑、植物抗性誘導劑3個農藥類別。 在中國,該產品登記涉及的防治對象為煙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西葫蘆病毒病、辣椒病毒病、西瓜病毒病、煙草花葉病毒病、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黑條矮縮病等。 1.5 應用 根據郭遲鳴等人的研究,0.5%香菇多糖對茶炭疽病菌和茶輪斑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較好,EC50值分別為9.40μg/mL和2.68μg/mL。 劉東升等人于2018年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試驗田進行了大田病毒病農藥篩選試驗,對比了7種農藥對煙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0.5%香菇多糖水劑對煙草病毒病的防效為51.9%,且符合綠色防控的要求,推薦在生產上使用。 江西省煙草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對煙草病毒病進行了藥劑處理噴施試驗,防效結果表明,1%香菇多糖水劑、2%氨基寡糖素水劑、8%南寧霉素水劑的防治效果較好,防治效果分別為55.77%、52.34%、57.60%。 這類物質的生產成本較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產品的均一性和穩定性都相對較高,具有其它糖類物質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2、葡聚烯糖 葡聚烯糖是一種在寄主病原互作過程中來自病原菌的可誘導植物抗病性的激發子,俗稱“兩個糖”,是國際新開發的一種新型生物誘抗性殺病毒劑,活性顯著高于普通寡糖產品。 2.1 理化性質 原藥外觀為白色粉末狀固體,熔點78~81℃,水中溶解度>100g/L,4℃時可儲存2年以上,不可與強酸強堿混合。 2.2 毒性 LD50/LC50急性經口:大鼠>4 640 mg/kg;急性經皮:大鼠>4 640 mg/kg。 2.3 作用機理 葡聚烯糖作為生物農藥除在防治作物病毒病方面有突出表現外,在防病和抗病方面有著多種機制,它可以釋放一種信號,刺激誘導作物體產生抗性;另外,作為作物生長調節劑,還能促進作物細胞活化、刺激生長。同時,葡聚烯糖對作物病原菌有直接的殺滅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直接吸附在病菌細胞表面,形成一層高分子物質的阻隔膜,阻止營養物質向細胞內運輸;另一方面是直接滲透進入病菌細胞體內,直接擾亂細胞正常的生理活動。 2.4 登記情況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國共有5個含葡聚烯糖成分的產品在有效登記狀態,其中包括原藥1個,主要為0.5%葡聚烯糖可溶粉劑,95%葡聚烯糖原藥。在中國,該產品登記涉及的防治對象為番茄病毒病。 2.5 應用 國內市場上有很多的寡糖類制劑,0.5%葡聚烯糖可溶粉劑與其區別在于聚合度和分子量不同,但葡聚烯糖的活性明顯優于其他類似產品,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同時,葡聚烯糖還可用于農作物的貯存,延長蔬果的保鮮期,并能保持果實原有風味。據北京北農華大高新技術推廣中心在河北、遼寧、山東、廣西和云南等地的蔬菜、葡萄、草莓和煙草種植基地開展的田間試驗,使用0.5%葡聚烯糖可溶粉劑4 000倍液對蔬菜病毒病、辣椒疫病、煙草花葉病毒病等有明顯防治效果,平均達83%;同時,具有刺激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的作用,使葡萄和草莓色澤更靚麗,口感更甜更爽口。 3、氨基寡糖素 氨基寡糖素氨基寡糖素,又稱農業專用殼寡糖,是一種以海洋生物殼聚糖為原料經多元化催化水解、合成的一種新型生物制劑,分為固態和液態兩種類型。它通過激發植物自身的免疫反應,使其獲得系統抗性,誘導植物提高自身對多種不良因子的免疫力,從而達到增產改善品質的效果。氨基寡糖素作為第一代植物誘抗劑問世以來,歷經十余年的推廣應用,對植物的病毒病、枯萎病、黃萎病、晚疫病等表現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寡糖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源農藥,具有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無害、藥效持久、可生物降解等優點。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國共有80個含氨基寡糖素成分的產品在有效登記狀態,其中包括單劑57個(包括原藥2個,母藥1個),混劑23個。主要為0.5%、1%、2%、3%、5%水劑和85%原藥。復配成分包括噻唑膦、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中生菌素、鹽酸嗎啉胍、肟菌酯、戊唑醇、稻瘟靈、烯酰嗎啉、嘧霉胺、噻霉酮、氟硅唑、硫磺、春雷霉素、極細鏈格孢激活蛋白、24-表蕓苔素內酯,涉及植物誘抗劑、殺菌劑、植物抗性誘導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線蟲劑5個農藥類別。在中國,該產品登記涉及的防治對象為稻瘟病、黃瓜根結線蟲病、西瓜枯萎病、煙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番茄晚疫病等。 4、寡聚酸碘 以氨基寡糖素為代表的寡糖類植物誘抗劑,在農業生產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基寡糖素分子結構不穩定性、使用要求嚴格,導致產品防治效果不穩定,市場競爭力有限。為解決第一代寡糖農藥的缺陷,農業部對第一代寡糖分子結構進行了化學修飾和改造,創制第二代寡糖衍生物活性因子———寡聚酸(即含50%以上羧基結構的陰離子寡聚糖分子),并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寡糖衍生物農藥———寡聚酸碘。該產品徹底解決了第一代寡糖素農藥的藥效遲緩問題,并進一步加強了產品對作物的免疫誘導活性。本品瞬間滅菌,超強滲透,具有追殺菌的作用,長期使用無抗性,對人畜安全,不燃燒、無污染、無殘留,大量田間實驗表明,對黃瓜炭疽病、灰霉病、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等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章守富為了篩選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有效藥劑,開展了番茄病毒病防效試驗,結果表明,最后一次施藥后7 d,10%寡聚酸碘水劑各劑量處理對番茄病毒病的防效為65.82%~84.21%;藥后14 d,各處理對番茄病毒病的防效為63.50%~81.35%,說明10%寡聚酸碘水劑適宜用量是50~75 g/hm2(有效成分)。 5、鹽酸嗎啉胍 鹽酸嗎啉胍是一種廣譜、低毒病毒防治劑,通過抑制或破壞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復制過程,抑制病毒繁殖,對蔬菜、瓜類、果樹、大田作物等病毒病有一定的控制和治療作用。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國共有103個含鹽酸嗎啉胍成分的產品在有效登記狀態,其中包括單劑19個,混劑84個,主要為20%、80%可濕性粉劑,5%、30%可溶粉劑,20%懸浮劑。在中國,該產品登記涉及的防治對象為煙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復配成分包括乙酸銅、氨基寡糖素、辛菌胺醋酸鹽、琥膠肥酸銅、羥烯腺嘌呤、毒氟磷、丙硫唑、辛菌胺、烯腺嘌呤、羥烯腺嘌呤,農藥類別均為殺菌劑,用于防治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條紋葉枯病、辣椒病毒病、煙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6、寧南霉素 寧南霉素由諾爾斯鏈霉菌西昌變種、玉米淀粉、花生餅、大豆粉、麩皮、葡萄糖經過深層液體發酵而來,是首次發現的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俗稱生物農藥的“五糧液”,而且含有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赤霉素、吲哚乙酸等生長調節劑類物質,具有提高植物葉綠色含量、增強光合作用、提高作物對外界不利因素的抗逆能力、促進植物弱勢部位的生長能力等功能,是真正意義的集預防、治療、保健三位一體的生物農藥。大量田間實踐證明,寧南霉素的確能增強作物的抗逆性,尤其是在抗低溫方面作用更為明顯。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國共有12個含寧南霉素成分的產品在有效登記狀態,農藥類別均為殺菌劑,其中包括單劑9個(包括母藥2個),為2%、4%、8%水劑,29%可濕性粉劑、10%可溶粉劑,25%、30%懸浮劑,40%母藥。在中國,該產品登記涉及的防治對象為煙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寧南霉素與嘧菌酯復配防治黃瓜霜霉病,與氟菌唑復配防治黃瓜白粉病,與戊唑醇復配防治香蕉葉斑病。 總結 2017年11月,農業部2569號公告《農藥登記資料要求》發布與實施后,農藥登記的門檻大大提高,而香菇多糖、葡聚烯糖、氨基寡糖素的有效成分包括在農業部公布的熟悉殘留豁免名單內,農藥登記的成本大大減少。 病毒病的防治通常分為抑制病毒、刺激生長、解除癥狀、消滅傳播途徑四個步驟。經過不斷的田間實驗與配方升級,現有登記的植物病毒抑制劑對防治病毒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目前病毒病日益高發,缺少特效藥使得防治更加困難。病毒性病害防治任重道遠,植物病毒抑制劑是充滿潛力的朝陽型產品,值得期待和關注。 |
![]() |
![]() |
相關閱讀 |
2017年業績預告全部結束,九成農藥類企業預增 |
2個化肥加工廠被摧毀!13人被抓,查獲5000噸原料 |
丹麥農藥使用量明顯下降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