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詳解作物卵菌病害發生發展,未來治理的趨勢將是什么?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20-10-15 9:31:00 |
卵菌病害是一大類重要的植物病害,常與真菌病害搞混淆,其實卵菌病害在病原菌形態及防治藥劑上都有別于真菌病害。為了普及作物卵菌病害的科學防控知識,實現作物高效種植,節本增效,為此,有必要結合國內外卵菌抗藥性及卵菌病害防控研究動態以及卵菌病害防控經驗,為大家詳解卵菌與真菌的區別、植物卵菌病害發生特點及其化學防控的難點及要點…… 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和黃瓜、甜瓜、苦瓜、絲瓜等瓜類作物以及葡萄、荔枝的霜霉病,番茄、馬鈴薯的晚疫病,黃瓜、辣椒、人參、西瓜、芋頭和百合等疫病,煙草黑脛病、瓜果作物猝倒病和腐霉和疫霉引起的根腐病或莖基腐病、白銹病,谷子白發病等,以上這些病害均為重要卵菌病害。隨著作物栽培種類的增加與種植模式的改變,卵菌抗藥性的發展及抗性治理技術普及程度差,卵菌病害呈現加重的趨勢,防控難度也在相應增加。為了普及作物病害的科學防控知識,幫助農民朋友實現高效種植,節本增效,以下對作物卵菌病害的發生及防控問題進行探討,以供讀者參考。 01、卵菌病害的種類、發生特點及危害作物 卵菌病害是一大類重要植物病害,其寄主廣泛,在黃瓜、甜瓜、苦瓜、絲瓜等瓜類作物,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類作物,大白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萵苣、油麥菜、生菜、菠菜等蔬菜作物,葡萄、荔枝等果樹作物,煙草、人參、西瓜、芋頭和百合等經濟作物,谷子、玉米等糧食作物上均有發生,破壞性強,危害大。 卵菌潛育期短,再加上侵染頻繁,能快速發展,造成病害流行,導致作物嚴重減產。100多年前發生在愛爾蘭的大饑荒原因就是馬鈴薯晚疫病大流行引起人口大遷徙,該病至今仍是馬鈴薯的首要病害。晚疫病、霜霉病和疫病等馬鈴薯、番茄、黃瓜、辣椒等作物卵菌病害分為部分侵染和系統侵染兩大類,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綿疫病、白銹病、猝倒病、腐霉或疫霉莖基腐病或根腐病等均為部分侵染,白發病為系統侵染。黃瓜、甜瓜、絲瓜、南瓜、苦瓜等瓜類作物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引起;大白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由寄生霜霉引起;萵苣、生菜、苦麥菜等菊科作物霜霉病由萵苣盤梗霉引起;葡萄霜霉病由葡萄單軸霉引起;荔枝霜霉病由荔枝霜疫霉引起;馬鈴薯和番茄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茄科類(辣椒)、瓜類(黃瓜、西瓜、南瓜)、人參、洋蔥、芋頭、百合等疫病由各種疫霉引起為害;茄子、茄子等茄科作物綿疫病由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茄疫霉引起為害;十字花科作物(蘿卜、油菜、白菜)、茼蒿等白銹病由大孢白繡菌侵染為害;黃瓜、番茄等作物幼苗猝倒病由瓜果腐霉侵染為害;黃瓜等瓜類作物及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莖基腐病或根腐病可由辣椒疫霉和瓜果腐霉侵染為害,也可由鐮刀菌、絲核菌與疫霉或腐霉復合侵染而成;谷子白發病由禾生指梗霉引起,屬系統侵染病害,種子萌發過程中,卵孢子萌發的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隨著生長點的分化和發育,菌絲達到葉部和穗部,從萌芽到抽穗各生育階段,陸續出現不同癥狀。 卵菌病害傳播方式有氣傳、土傳、種傳、雨水傳播及灌溉等農事操作傳播。霜霉病、晚疫病、疫病可由孢子囊經氣流或雨水或灌溉水傳播,晚疫病菌菌絲或卵孢子可在病薯或病果中存活,造成種傳,還可經土壤中越冬的卵孢子傳播,形成初侵染源;猝倒病、白發病、腐霉或疫霉引起的根腐病或莖基腐病經土壤傳播。 卵菌病害的發生與環境中濕度和溫度的關系密切,可分為高溫高濕型和適溫高濕型。霜霉病、晚疫病屬于適溫高濕型,瓜類疫病、茄子或番茄綿疫病屬于高溫高濕型。 02、卵菌病害發生和發展趨勢 1. 隨著經濟作物的擴種、作物栽培模式及生態環境多樣性的發展,保護地栽培與露地栽培相結合,瓜果蔬菜及特色經濟作物周年生產,種苗跨區運輸,霜霉病、晚疫病、疫病及其他卵菌病害可周年流行,常年發生,加重危害,棚室高濕環境更加適合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白銹病、猝倒病等卵菌病害的發生及流行危害。因此,卵菌病害發生范圍將越來越大,危害的作物種類也將越來越多。 2. 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等卵菌病害在適溫和高濕條件下易發生流行,嚴重危害,病原卵菌對一些殺菌劑抗藥性產生,從而造成藥效下降。因此,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等成為瓜果蔬菜及特色經濟作物常發病害。 3. 棚室栽培輪作倒茬困難,土壤消毒成本偏高,操作需要專業化,高效的綜合防治措施缺乏,導致疫霉或腐霉引起的疫病、根腐病或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發生危害逐年加重。 4. 一些特色經濟作物容易受疫霉或腐霉侵染致病,而登記在小作物上的殺菌劑品種較少,導致選用藥劑受限,防效差。 03、卵菌病害防控方案及存在的問題 1. 針對卵菌病害的發生及流行規律,制定抗病品種利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預測預報、化學防治等不同的防控方案�;瘜W防治對于保障作物優質高產必不可少。在短時間內大暴發的霜霉病、晚疫病、疫病需要精準施用高效化學藥劑才能將其控制住。霜霉病、晚疫病等氣傳病害發生前或初期莖葉噴藥防效較高;棚室疫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可在空閑期高溫悶棚處理結合土壤消毒(石灰氮、棉隆、威百畝、噻唑膦等)或基質消毒(化學藥劑+微生菌劑基質苗)或土壤藥劑(五氯硝基苯、咯菌腈、嘧菌酯等)處理,再用微生物菌劑修復,亦可在發病前或初期灌根再結合植株莖基部噴淋防治;種子(種薯)傳播病害可在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處理。此外,提倡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將抗病品種利用、精準高效化學防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相結合,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保護環境。降低棚室空氣濕度對于推遲霜霉病、晚疫病發生及減少用藥很有用。 2. 卵菌殺菌劑約占殺菌劑市場份額的21%,農產品高效安全生產對卵菌病害安全、高效、精準化學防控要求還會提高,化學防治的重要性將有增無減,防效較好、毒性較低的選擇性殺菌劑將更受重視,持續使用也容易帶來產生抗藥性問題,成為卵菌病害防治的難題。 防治卵菌病害的藥劑主要有羧酸酰胺類的烯酰嗎啉、纈霉威、氟嗎啉、雙炔酰菌胺、纈菌胺及其混劑,苯甲酰胺類殺菌劑氟吡菌胺分別與霜霉威鹽酸鹽、氰霜唑、三乙膦酸鋁、代森聯的混劑,氧固醇結合蛋白抑制劑氟噻唑吡乙酮,苯基酰胺類的精甲霜靈、甲霜靈、噁霜靈與代森錳鋅等藥劑的混劑,氰基乙酰胺肟類殺菌劑霜脲氰與代森錳鋅等藥劑的混劑,Qo位點抑制劑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噁唑菌酮及其混劑,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霜霉威鹽酸鹽,廣譜性、接觸性、多位點抑制劑的有機硫類殺菌劑代森錳鋅、丙森鋅,銅制劑的氫氧化銅、喹啉銅,取代苯類殺菌劑的百菌清,咪唑類殺菌劑氰霜唑及其混劑,二硝基苯胺類殺菌劑氟啶胺及其混劑,作用于線粒體內復合物III(細胞色素bc1復合體)Qo-標樁菌素位點及Qi-位點的呼吸作用抑制劑唑嘧菌胺與烯酰嗎啉的混劑,苯酰菌胺類的苯酰菌胺與代森錳鋅的混劑。 3. 卵菌病害防控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1)化學農藥被過度依賴而又未得到精準高效使用,施藥方式單一。很多藥劑使用年限已超過10年以上,而靶標菌是否對其產生抗性,尚缺乏連續、系統的監測證實,一旦產生了抗藥性,應視抗性水平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對策,限制使用或暫時停止使用,對于抗性水平不高的病害,應開發相應藥劑的混劑使用,延長使用年限。 (2)病原菌抗藥性發生導致藥效下降,過量用藥,農藥殘留超標,農藥利用率低。一些因靶標菌群體產生抗藥性而導致藥效很差的藥劑仍不受限制地使用,很多混劑中含有藥效很差的殺菌劑。靶標菌對相同作用機理的藥劑交互抗性問題未受足夠重視,導致一些藥劑剛投入應用,就因與投入應用多年、抗藥性問題突出的藥劑之間存在交互抗性而發生防效差、甚至不得不撤出市場的問題。 (3)新作用機理或作用靶標的高效、低毒或環境友好型殺菌劑仍不多。一些高效選擇性殺菌劑面臨著高抗藥性風險。 (4)缺乏抗病品種和高效的生物農藥,而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水肥管理等措施缺乏協調配套,生態調控被輕視,缺乏精準化學防治及其與水肥一體化管理配套實施的技術方案,綜合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遠未實現病害的高效綠色綜合防控,嚴重制約了果蔬及特色經濟作物產業綠色發展。 04、卵菌病害抗藥性治理及防控較突出的藥劑 使用高效、低毒的選擇性殺菌劑,靶標菌對其產生抗性是必然的,只有抗藥性亞群體在靶標菌群體中形成優勢并引起病害流行,才能造成防治失敗�?顾幮灾卫淼脑瓌t是降低抗藥性亞群體的比率,推遲抗藥性亞群體在靶標菌群體中占優勢,延緩抗藥性發生或發展。科學施藥可延緩病原菌抗藥性發生,延長藥劑的使用年限。為了有效治理抗藥性和防治抗藥性問題突出的病害,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 應加強抗藥性風險評估、抗藥性監測和藥效評價(或再評價),在此基礎上合理用藥,制定抗藥性治理對策。注意監測抗藥性亞群體發展態勢非常必要,建立抗藥性監測體系或者網絡,指導新農藥的研發和科學使用,也有利于相關部門對抗性問題突出病害進行防控。 2. 一旦對某種或某類藥劑出現了抗性問題,應根據抗藥性發生區域及程度,在抗性地區選用無交互抗性的其他作用機理的防治藥劑,慎用抗藥性問題較為明顯的藥劑,優先選用未發生明顯抗藥性問題且防效較高的內吸藥劑及其混劑。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黃瓜霜霉病菌對甲霜靈、嘧菌酯明顯產生抗性,馬鈴薯晚疫病菌對甲霜靈也產生抗性,導致相關藥劑藥效大幅下降,在抗性地區應慎用甲霜·錳鋅、精甲霜·錳鋅、噁霜·錳鋅、嘧菌酯及其混劑,選用防控卵菌病害效果較突出的藥劑,可交替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氟噻唑吡乙酮+代森錳鋅、纈霉威·丙森鋅、烯酰嗎啉·錳鋅、烯酰嗎啉·氰霜唑、烯酰嗎啉、氟嗎啉、氟嗎啉·錳鋅、雙炔酰菌胺、纈菌胺·代森錳鋅、氟吡菌胺·氰霜唑、氟吡菌胺·三乙膦酸鋁、唑嘧菌胺·烯酰嗎啉、植物源殺菌劑丁子香酚、苦參堿防治抗性黃瓜霜霉病。在馬鈴薯/番茄晚疫病菌對甲霜靈產生抗性的地區,可交替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氟吡菌胺·氰霜唑、氟吡菌胺·三乙膦酸鋁、氟噻唑吡乙酮+代森錳鋅、纈霉威·丙森鋅、烯酰嗎啉·錳鋅、烯酰嗎啉·嘧菌酯、烯酰嗎啉·氰霜唑、烯酰嗎啉、唑嘧菌胺·烯酰嗎啉、氟嗎啉、氟嗎啉·錳鋅、雙炔酰菌胺、霜脲·錳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及其混劑、植物源殺菌劑丁子香酚、苦參堿,防治抗性馬鈴薯晚疫病。 除了關注卵菌對甲霜靈、嘧菌酯的抗性發生引起藥效明顯下降外,還要關注部分地區黃瓜霜霉病菌對氟噻唑吡乙酮敏感性明顯下降,選用其他未發生明顯抗藥性問題且防效較高的內吸藥劑交替使用。 3. 開發應用新作用機理的高效殺菌劑及多作用位點的殺菌劑,根據發病特點及藥劑作用特點,以預防用藥為主,選擇合適的用藥時機、劑量、次數及間隔期�?筛鶕䴕鈧髀丫『α餍蓄A測模型預測結果,確定首次用藥時間,做到精準用藥。減少藥劑對病菌群體的選擇壓力,從而延緩抗性的產生。 4. 對于抗藥性風險較高藥劑,在抗藥性產生之前,應與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交替或混合使用,限制用藥次數,避免鏟除性施藥及混用相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開發高風險高效藥劑與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的混劑,降低對單作用位點內吸劑的抗性風險,篩選無拮抗作用的藥劑組合及最佳配比,混劑中有效成分作用機理及作用方式互補,可擴大防治病害。 5. 在充分掌握發病規律和發病時機的條件下,將抗病品種利用、抗病種苗繁育、土壤消毒、生態調溫降濕控病等防治方法與高效精準化學防治相結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延緩病原菌抗藥性產生,保護環境,降低農藥殘留,把病害防控好,保障蔬菜產品安全。提倡病害綜合防控,組建并應用作物全生育期病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通過農藝措施(如通風、地膜覆蓋地表、膜下澆灌或滴灌,改變大棚溫度,降低棚室濕度)等多種手段創造不利于發病和生存的環境,推遲或減輕抗性菌株致病,降低抗藥性強的靶標菌數量,從而避免和延緩抗藥性的發生。 6. 氟吡菌胺對防控抗藥性強的卵菌病害具有較突出的效果。 (1)氟吡菌胺抑制卵菌高效,有優異的薄層傳導特性和向頂性內吸傳導活性,能從葉片上表面向下滲透,從葉基向葉尖方向傳導,保護新生組織,可從根部沿植株的木質部向整株作物分布,從而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和抑制產孢活性,有一定的治療活性。 (2)氟吡菌胺作為細胞骨架和運動蛋白抑制劑,有獨特的作用機理,具有膜收縮類蛋白不定位作用,與其他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卵菌對其抗性風險為低度,既可單獨使用,用藥量小,效果好,又可與霜霉威、乙膦鋁、氰霜唑、霜脲氰、丙森鋅、烯酰嗎啉等其他產品復配使用,對卵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氟吡菌胺產品安全性高,開發成混劑使用又可降低抗性風險。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SC應用防治黃瓜霜霉病、馬鈴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10多年仍然高效,盡管個別地區黃瓜霜霉病菌和馬鈴薯晚疫病菌對氟吡菌胺出現低抗,可通過將氟吡菌胺·霜霉威與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交替使用,延緩抗性發展,延長氟吡菌胺使用壽命。應注意用藥時機,在發病前或發病初噴施。還可利用增效作用,開發應用氟吡菌胺與三乙膦酸鋁、代森錳鋅、丙森鋅、氰霜唑、唑嘧菌胺或雙炔酰菌胺等不同作用機理殺菌劑的混劑,對防治卵菌病害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延緩靶標菌抗藥性發展,擴大防治范圍,降低用藥成本。 05、針對未來卵菌病害的防控及 防控藥劑開發的建議 開發新作用機制的綠色化學農藥及高效生物農藥;研發新型高效殺菌劑及其精準化學防控技術;研選有效的生物殺菌劑及其配套的使用技術,并將高效精準化學防控技術與健康栽培、生態調控、生物防治技術相結合,制定高效綜合防控技術。 對于土傳卵菌病害,要在土壤病原菌鑒別的基礎上,篩選有效的土壤消毒及修復技術,開發菌肥,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將防治土傳病害的殺菌劑嘧菌酯、霜霉威隨藥肥施用。 研發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農藥�,F代分子生物學理論與技術發展迅速,已能解析植物病原菌對殺菌劑敏感的靶標分子結構特征,發現病原菌生長、發育、致病的關鍵基因,這將指引新農藥的研發。針對病原菌分子靶標的特異性結構研發的靶向新農藥,實現更加安全、高效的目標,會大幅度提高農藥研發的成功率,大大縮短研發周期和降低成本。因此,綠色靶向農藥創制必將推動農藥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此外,實踐中常遇到卵菌、真菌、細菌復合侵染及卵菌病害、真菌病害和細菌病害并發,同種病由不同病原菌引起,因此,卵菌病害的防治要統籌考慮真菌、細菌病害的防治。 將卵菌抗藥性風險評估、抗藥性監測及治理對策研究常態化。新藥劑投入生產中使用前,要進行抗藥性風險評估,投入生產中防病應用后,要跟蹤監測抗藥性,制定抗藥性治理對策,以延緩抗藥性發生,延長藥劑使用壽命。 |
![]() |
![]() |
相關閱讀 |
農藥施用節省方法 |
科學評價種衣劑藥效與藥害 |
花生拌種劑產品的品牌選擇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