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黃呆薊馬該如何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來源:網絡 2020-11-9 14:28:00 |
玉米黃呆薊馬是一種常見的蟲害,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那么,農戶們該如何防治玉米黃呆薊馬?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該蟲害。 為害特點: 玉米黃呆薊馬以成、若蟲群集于玉米心葉,在葉背面為害,受害后的葉背面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并伴隨有小污點(即蟲糞),葉正面與銀白色相對應的部分呈現黃色條斑;受害嚴重的,葉背如涂一層銀粉,端半部變黃枯干;有的玉米心葉兩側變成薄膜狀,葉片展開后即破碎或斷開,玉米上殘余“薄膜”常束縛新葉片,使葉片成“牛尾巴狀”,畸形生長,影響了玉米的光合作用,導致玉米減產。 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代數不詳。成蟲在禾本科雜草根基部和枯葉內越冬。春季5月中下旬從禾本科植物上遷向玉米,在玉米上繁殖2代,第一代若蟲于5月下旬至6月初發生在春玉米或麥類作物上,6月中旬進入成蟲盛發期,6月20日為卵高峰期,6月下旬是若蟲盛發期,7月上旬成蟲發生在夏玉米上,該蟲為孤雌生殖。玉米黃呆薊馬行動遲緩,陰雨天活動減少,有時被觸動后也不遷飛爬行。主要在葉背反面為害,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并伴隨有小污點,葉正面與銀白色條斑相對應的部分呈現黃色條斑。成蟲在取食處產卵,產卵于玉米葉肉中,微鼓而發亮,對光可見針尖大小的白點,即卵和卵殼。窩風而干旱環境的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干旱年份發生多,為害重;小麥植株矮小而稀疏地塊中的套種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溝、路、梁邊的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缺水缺肥的玉米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適時灌水施肥,加強管理,及時清除田間地頭雜草,促進玉米早發快長,可顯著減輕薊馬的發生為害。 藥劑防治:大發生情況下可用下列藥劑: 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2.5%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 5%噻嗪酮乳油2000倍液; 20%雙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 1.8%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15%噠腈靈乳油25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
![]() |
![]() |
相關閱讀 |
小麥什么時候播種,小麥播種方法 |
獼猴桃灰霉病的癥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措施 |
萵筍野蛞蝓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