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干腐病是鐮孢菌引起的貯藏期病害,一般造成損失在10%-35%,嚴重時高達60%。由于馬鈴薯尚未有抗鐮刀菌干腐病品種,因此只能通過化學藥劑進行防控,但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藥劑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還會導致鐮孢菌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逐年降低。目前,利用植物源殺菌藥防治馬鈴薯干腐病鐮孢菌已成為研究熱點……

基于此,黑龍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粗莖麟毛蕨提取液中綿馬貫眾素的含量,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其對馬鈴薯干腐病4種主要致病鐮孢菌(黃色鐮刀菌Fusarium culmorum,燕麥鐮孢菌F. avenaceum,接骨木鐮孢菌F. sambucinum和茄病鐮孢菌藍色變種F. solami var.coeruleum)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了不同濃度的綿馬貫眾素對接骨木鐮孢菌菌絲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
結果表明,綿馬貫眾素對4種鐮孢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1 mg/mL濃度下對接骨木鐮孢菌抑制率高達95.2%,顯著高于其他三種鐮孢菌。與對照組相比,接骨木鐮孢菌菌絲干重隨著綿馬貫眾素濃度升高而下降。綿馬貫眾素在0.1 mg/mL時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接骨木鐮孢菌孢子的萌發,萌發率為26.97%,而在0.5 mg/mL時可有效抑制孢子的萌發,萌發率僅為5.48%。
此次將粗莖鱗毛蕨中綿馬貫眾素應用到馬鈴薯干腐病防治方面為國內外首次報道,研究人員認為,綿馬貫眾素具有研發為新型植物源農藥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