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效果好 |
來源: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2021-1-7 9:45:00 |
甘蔗螟蟲是甘蔗生產的主要害蟲。據統計,廣西因甘蔗螟蟲危害每年造成甘蔗減產10%-20%,嚴重時超過30%。防治甘蔗螟蟲的傳統手段是噴施化學農藥,長年累月使用不僅增強了害蟲的抗藥性,而且還殺傷了自然天敵,惡化了蔗田生態環境。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積極推廣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技術,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落實專項經費。從2018年開始,連續3年在南寧市西鄉塘區、來賓市興賓區和崇左市扶綏縣等糖料蔗主產縣開展項目推廣示范。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補助資金300萬元,累計安排900萬元,主要用于螟蟲蟲害監測預警體系(設備)、赤眼蜂卡等技術物化投入品的生產或購置,技術培訓、宣傳推廣、效果評估、項目驗收以及雇用人工等勞務費的支出。實施主體制糖企業按照不低于1:1標準籌集配套資金,三年合計籌措配套資金1324萬元。 強化規范管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每年制定《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示范項目實施方案》,要求以制糖企業為主體,通過實施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示范項目,輻射帶動主產區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不斷提升糖料蔗產量和品質,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每個示范區面積不少于3萬畝,建有甘蔗螟蟲蟲害監測預警體系,示范區范圍內的蔗農和糖廠農務員要根據螟蛾峰期及時放蜂。 創新推廣模式。廣西探索總結出一套“糖業主管部門+制糖企業+專業化防治公司+蔗農”創新推廣模式。縣區糖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監督管理,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定項目示范區選址、技術路線、服務模式、驗收總結。制糖企業組織開展放蜂治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包括組織開展螟蟲發生流行規律、為害特點調查和蟲情監測、技術宣傳培訓、確定放蜂時間并開展田間放蜂工作、開展效果跟蹤調查等。專業化防治公司在向制糖企業提供全程服務的過程中依托平臺優勢,對項目示范區蔗農實現綠色防控新技術的全員統一培訓、統一實施、統一防治,統一標準,讓廣大蔗農實實在在感受到綠色防控新技術帶來的增產增收增糖效益,帶動廣大蔗農自主選擇使用放蜂治螟綠色防控新技術。 廣泛培訓示范。示范區主要采取專題放蜂技術視頻播放、宣傳資料發放、技術人員現場講解等形式,加強農務人員、蔗農、放蜂人員對病蟲害調查方法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的技術水平。據統計,2018年-2020年,示范區累計制作播放專題視頻735次、發放宣傳資料8600份、開展田間現場演示70次,總培訓人數超過2500人次。 實施成效顯著。2018年以來,全區累計推廣應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示范面積29萬畝,占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的2.57%,取得顯著成效。經綜合評估測定,示范區甘平均蔗螟害株率26.5%,比化學防治降低31.06個百分點;平均螟害節率2.31%,降低6.39個百分點;平均斷尾(斷莖)率2.21%,降低2.88個百分點。示范區糖料蔗平均單產5.91噸/畝,提高0.92噸/畝;平均理論蔗糖分16.41%,提高0.96個百分點。常規化學防治區域農藥使用量0.5公斤/畝,示范區基本不使用化學農藥,對照明顯。蔗農防控投入每畝60元,畝均增收456元,投入產出比達1:7.6。 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應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是自治區落實“農藥零增長行動”的具體舉措。下一步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辦將進一步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加強甘蔗生產綠色防治宣傳培訓,不斷提高制糖企業和蔗農應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技術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推進綠色防控技術在甘蔗生產中的普及推廣。 |
相關閱讀 |
吡蟲啉四面楚歌,跨國公司如何破局? |
匯集多國農藥登記法規,給你一個看向世界的機會! |
2011年多重問題挑戰草甘膦市場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