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省出臺新政策!茶葉超標準使用農藥,最高罰10萬! |
來源:楚天都市報 2021-1-25 9:37:00 |
1月22日,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鼓勵實現全域有機種植 對茶葉的種植與加工,《條例》明確茶葉主產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區域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產業基礎,優化茶葉生產布局,確立主推品種和主導技術,促進適區適種、適區適制。支持茶葉生產經營主體建設有機茶園,鼓勵實現全域有機種植。對符合生態有機要求、自然環境優良的茶園,可以劃定為茶葉生態種植保護區,實行產地保護。 同時,要求茶葉生產經營主體應當建立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如實記錄茶園使用農藥、肥料的名稱、來源、用法、對象、使用日期和停用日期等信息。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條例》強調,禁止向茶園排放、傾倒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在茶葉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含除草劑、生長調節劑),禁止超范圍、超標準使用農藥(含除草劑、生長調節劑)、肥料等農業投入品。在茶葉生態種植保護區內,禁止擅自砍伐或者損毀林木,禁止從事餐飲、燒烤、露營等破壞茶葉種植環境的活動,禁止開展影響茶葉種植、破壞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禁止使用不合格茶葉原輔料,禁止在茶葉初加工中添加糖分、甜味劑、色素、香精等外源物質,禁止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實現茶葉全產業鏈信息可追溯 在質量管控上,《條例》明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茶葉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導茶葉生產經營主體全面推行茶葉標準化生產和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推進茶葉種植綠色化、管理規范化、經營集約化,提高茶葉質量。 茶葉生產經營主體應當依法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和產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如實記載茶葉的名稱、等級、規格、數量、來源、流向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茶葉保質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經檢測不符合茶葉質量安全標準的,不得銷售。 茶葉生產經營主體應當依法建立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按照有關規定將產品質量安全相關信息錄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種植、加工、貯存、運輸、銷售全產業鏈信息可追溯。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茶葉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信息錄入目錄,為茶葉生產經營主體錄入信息提供指導和服務。 加強“陸羽茶經””萬里茶道”等茶歷史的保護利用 在品牌建設與營銷方面,《條例》鼓勵完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培育、推介、保護機制,增強茶品牌市場競爭力。支持茶葉生產經營主體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現代營銷體系,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拓寬銷售渠道。 省和茶葉主產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茶葉交易中心、互聯網交易平臺等機構和場所的建設和運營,完善茶葉倉儲、物流、檢測和營銷網絡等配套設施建設,發展區域性茶葉市場。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挖掘整理地方茶文化資源,遴選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等價值的傳統制茶技藝,依法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認定代表性傳承人,并在保護傳承發展上給予支持。 同時,要求加強對“神農飲茶”“陸羽茶經”“萬里茶道”“東方茶港”等茶歷史文化及遺跡(址)的保護和利用。鼓勵和支持申報與茶有關的文化遺產,創作突出地方特色和區域公用品牌文化品位的茶文化作品,開展茶文化交流,推廣茶知識、茶文化。 在政策扶持方面,《條例》要求省和茶葉主產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茶產業的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投入,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優化營商環境,培育茶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發展。 超標準使用農藥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條例》指出,在茶葉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含除草劑、生長調節劑),或者超范圍、超標準使用農藥(含除草劑、生長調節劑)、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使用者為單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使用者為個人的,處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對使用不合格茶葉原輔料,或者在茶葉初加工中添加糖分、甜味劑、色素、香精等外源物質的,由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茶葉,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輔料、外源物質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茶葉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并處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依法吊銷許可證。 |
![]() |
![]() |
相關閱讀 |
利民化工成為最新上市企業 |
嚴格落實劇毒農藥執法 保證“禁令”順利實施 |
風向變了?!草甘膦等價格下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