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終端銷售商觀望、原料價格仍在漲--化肥“牛市”還能持續多久?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9 9:16:00 |
2020年年初,巨虧、停產、破產等負面色彩濃厚的詞匯還是化肥行業的關鍵詞,行業內上市公司股價一片低迷;2020年年尾,漲價、一車難求、熱錢涌入等讓資本市場參與者興奮的詞則充斥其中。 股價無疑是這場行情演變最有力的印證。以云圖控股(002539,SZ)、新洋豐 (000902,SZ)、史丹利(002588,SZ)、中國心連心化肥(01866,HK)等為代表的化肥公司,今年初以來紛紛上演股價翻倍,新洋豐的股價較低點甚至翻了3倍。 那么,當前的化肥產業鏈是怎么樣的情勢,這輪化肥產業“牛市”還能持續多久?作為國內化肥產業鏈的重鎮,湖北省區域內有新洋豐、ST宜化 (000422,SZ)、興發集團、鄂中生態、祥云股份等全國知名企業,因區位優勢明顯,湖北的磷肥銷量在全國市場占比約30%-40%。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湖北化肥生產基地,對當前爆紅的化肥行情進行了調查。 鄂中生態總經理楊登華向記者表示:“這輪化肥產品價格的高景氣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農產品漲價帶來的需求增加,還有個因素是供給側改革,整體來看利潤增長了約50%左右,這應該也是行業的水平。”也有業界人士告訴記者:“終端產品價格都漲不動了,但是部分原材料還在漲,未來一段時間繼續看好行業大勢。” 農產品走出大牛市,化肥企業久旱逢甘霖 時間回到2020年年初,疫情沖擊著各行各業,全球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各種大宗商品價格紛紛跳水。大概誰也沒預料到部分大宗商品會在此后走出大牛市,其中以大豆、玉米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更是一掃過去幾年頹勢,屢創新高。以鄭商所的玉米期貨主力合約為例,自2020年以來累計漲幅高達47.7%,而大商所大豆類期貨價格走勢在同一區間段同樣高達26.6%。 化肥產品價格與農產品價格緊密正相關,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價格冰點后,這些產品的價格同樣走出了上漲趨勢。以尿素主力連續合約為例,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的暴跌之后,尿素價格持續攀升,2020年7月1日-2021年1月22日的累計漲幅高達28.95%,1月22日的收盤為1942元/噸。 招商期貨1月18日的“尿素重大行情點評”指出,盡管消息面釋放了供應端回升預期,但目前生產端開工率仍是低位,同時企業庫存也是絕對低位,且預收訂單良好,生產企業挺價意愿仍然偏強。需求端來看,農需近期采貨量走高,主要是主流農業消費地區提前備肥量環比增加較快。因此供應低位下的需求邊際啟動導致供需錯配的矛盾短時難以緩和,預計短期尿素價格仍是同比往年偏強為主,預計持續直到上游復產確認后,庫存產量出現明顯拐點。 鄂中生態總經理楊登華向記者表示:“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直接帶來農民種植積極性的增加,種植面積肯定會增加,在化肥等方面的費用投入也更加放開手腳。疫情還帶來了一個特殊情況,很多人上半年沒有出去打工,沒有出去打工,肯定會把家里地都給種上了。” 在楊登華看來,終端農民種地積極性可能還會有一定持續。“農民種地自然要看收益,現在隨著農產品價格漲價,利潤收益也會進一步提高。” 作為化肥產業鏈的頭部企業,鄂中生態預計2020年的凈利潤將相較2019年增長40%-50%,利潤總額將創出新高。公司負責生產銷售的副總經理陳柏說:“復合肥從去年至今漲價的幅度在20%-30%左右,但是考慮到銷售絕對值較大,這個漲幅將帶來大額的利潤。從時間點來看,公司所產的產品在2020年三四月份景氣度最高,日發貨量達1.8萬噸。” 另一公司ST宜化市場部負責人吳愛國則介紹稱:“公司所產的磷酸二銨過去基本上不賺錢,但是現在一噸能賺兩三百元。” 化肥產品價格上漲,產業鏈上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跟著起飛,不管是陷入困境的廠家還是穩健經營的廠家,皆因此直接受益。如曾因巨虧而被外界關注的ST宜化,2020年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2.68億,相較上年同期增長330.77%。 還能漲多高?原料價格仍在漲,渠道商陷入觀望 實際上,這輪化肥產業鏈的持續景氣早已被資本市場所感知,新洋豐、云圖控股、史丹利、中國心連心化肥等頭部企業在股票市場上表現搶眼,機構紛紛給出買入或增持評級。以被認為是當前復合肥龍頭企業的新洋豐為例,在疫情期間的低點為5.94元/股,2021年1月21日,公司股價已漲至18.01元/股。 那么,包括新洋豐、云圖控股、史丹利、中國心連心化肥等頭部化肥企業的市場估值到底在什么位置?這些企業的利潤率是怎么樣的走勢?整個產業鏈的景氣周期又能維持多久? 中金公司2021年1月21日發布的預測觀點指出,2021年國內玉米飼用需求旺盛,玉米價格與種植收益仍將處于向上通道;同時小麥與水稻價格或受益于政策推動,水稻和小麥收儲價格仍有向上空間。農作物價格上漲將帶動種植收益提升和農民種植意愿增強,利好化肥等農業投入品需求增長,看好春耕旺季需求集中釋放下化--然因為冬季取暖的原因,當前煤炭價格、天然氣價格也都處于高位,對尿素成本端仍存在一定支撐。” 鄂中生態副總經理陳柏介紹稱:“現在高端肥約在3000元/噸,普通肥約在2200元/噸-2500元/噸,而市場低迷時的高端肥在2700元/噸-2800元/噸,普通肥還出現過1900元/噸的情況。” 不過,盡管當下化肥行業整體行情向好,但相關參與者卻也比較謹慎。 陳柏表示,”復合肥的價格確實有了一定的漲幅,但是近期尿素、硫酸等原料價格漲得太快,如果現在備貨太多,萬一來年銷售端價格上不去,利潤自然會被大大壓縮。所以現在很多經銷商也不敢備貨,擔心明年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ST宜化市場部負責人吳愛國也對記者表示:“就尿素價格來看,目前確實算在比較高的位置,但實際上中間還是有一個反復拉鋸的過程,在7月份嚴格來說已經有點不太行了,但是中間有印度市場招標的影響,顯示印度對尿素需求量大且著急。還有部分漲價的動力在環保限產,供應減少了,價格自然上去了。” 當然,對于復合肥終端商家而言也有好的消息。光大期貨2021年1月22日的觀點指出,企業庫存也出現回升,周度增幅達到 17.26%,一方面進一步增加市場供應量,另一方面說明下游備貨節奏已放緩。整體來看,部分頭部企業陸續復產,供給增量或給價格帶來壓力。對于化肥產業鏈的整體情況,楊登華稱,美國可能對俄羅斯和摩洛哥發起反傾銷,這對全球化肥價格會有支撐。但就復合肥而言,終端售價和原料間的價差確實已經大大縮減,利潤已沒有以前那么大。 中小公司及部分國資大廠離場,湖北企業有優勢 據記者了解,化肥在農作物的種植中,用量大、用途廣,但即使經歷了這波景氣周期,行業的凈利潤率也遠低于新興行業。 以1月5日晚間披露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的史丹利為例,公司屬于化肥領域的頭部企業,凈利潤較2019年同比增長120%~160%的情況下,也僅為2.38億元-2.82億元,而從往年的營收規模來看,這一凈利潤對應的營業收入在50億元-60億元。更為直觀的三季報顯示,史丹利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為47.4億元,歸母凈利潤2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18.3%,凈利率為4%。 楊登華向記者坦言:“這個行業一直都沒有多大的利潤,往往五六十億元的營業收入對應的也僅為兩三億的凈利潤;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也處于較低水平,這導致部分企業離場,新資本也不愿意介入。” 市場格局動向印證著行業的利潤水平。在行業景氣度回暖的情況下,*ST六化(600470,SH)子公司江西六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2020年期間走向破產清算。公司原為行業翹楚,化肥品牌“施大壯”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還曾經創下過化肥領域的“中國第一”——中國第一包磷酸二銨在這里生產。 國資背景大企業動向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魯西化工(000830,SH),公司實控人為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2019年期間,公司的復肥產品、氮肥產品分別從23.37億元、7.54億元降至12.8億元、7.1億元。 此外,環保因素也是企業離場的原因之一。2019年1月26 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提出組織湖北、四川、貴州、云南、湖南、重慶等省市開展“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要求2020年年底前,對排查整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實施一企一策’的處理措施。隨著“三磷”整治的持續深入,行業準入條件及環保標準將不斷提升,部分中小企業開始離場。 那么,空置出來的市場份額將被誰家占領?多家化肥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指出,預計湖北的企業將成為這輪產能趨向集中的玩家。湖北具有十分豐富的磷肥生產原料,同時交通運輸優勢明顯,磷肥產量穩居全國第一。 “化肥本身就是利潤很薄的產品,云貴那邊運輸成本較高,大概要貴150元-200元(一噸),這是硬傷,而湖北這邊的產品自然有競爭力。”ST宜化市場部負責人吳愛國說。 新型肥成頭部玩家新賽道,市場到底有多大? 留下來的企業,也正在尋求提高毛利途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新型化肥”正是方向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新型肥料更多應用于經濟作物中,被認為能夠實現營養提高、功能改善、減量增效、土壤改良、環境友好的目標。 記者注意到,以新洋豐、*ST金正、河南心連心、鄂中生態為代表的頭部玩家,紛紛推出新型化肥,總營業收入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以新洋豐為例,2017年的新型復合肥的營業收入為10.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比值為11.62%。到了2020年上半年,新型復合肥的營業收入達10.66億元,超過2017年全年該產品分類的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值為19.81%。根據天風證券的預測,2020-2022年,新洋豐新型肥銷售量將分別達到75萬噸、88萬噸和120萬噸。研究指出,新洋豐常規復合肥毛利在 300-400元/噸,新型復合肥單噸毛利可以達到600元以上。 與新洋豐同城的鄂中生態同樣推出了新型復合肥。 另一家企業河南心連心,在官網上也重點宣傳了公司推出的花生專用肥、薯類專用肥、果樹專用肥、茶葉專用肥等。 鄂中生態總經理楊登華告訴記者,“新型復合肥的毛利確實較高,也是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占到公司營業收入接近20%。但是其推廣費用、研發費用也高,是一個長期被接受的過程,這些年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有數億元,還是有一定的行業門檻。” 對于該方向的市場前景,楊登華表示:“化肥是一個價格敏感型產品,農民對品牌的忠誠度并不高,哪個便宜就買哪個。另外,種植物的產量與很多因素有關,肥料也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多個業內人士則向記者指出:“現在部分所謂的專用肥示范基地更多是廠家的推廣噱頭,所謂的新型肥料品牌往往只持續一兩年,過陣子又換個牌子,這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法。” 不過,也有某上市化肥企業的內部人士表達了對新型化肥樂觀的預期,其告訴記者:“未來不僅僅是經濟作物,大田作物也會被使用。隨著土地流轉的深入開展,規模效應提升,農民種植成本降低,這意味著農民可以節約出更多的錢去購買更好的生產資料。” 記者注意到,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預測,未來5年,中國新型復合肥市場的年復合增速將達到10%以上。如果增速兌現,這意味著該領域將會是未來頭部企業競逐的新賽道。 |
![]() |
![]() |
相關閱讀 |
國慶期間云南加強肥料質量檢測 |
磷肥:市場停滯且價格下滑 |
磷肥價格水漲船高,二銨出口表現強勢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