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速看!今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偏重流行風險加大! |
來源:河南省農業農村廳 2021-2-7 9:47:00 |
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是我國一類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前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災頻率高、大區堿流行之特點,重發地塊可造成產量損失40%以上,甚至絕收。后者屬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陰雨天氣,極易導致病害暴發流行,不僅造成嚴重減產、品質下降,其產生的毒素會導致人畜中毒,直接影響人民身體健康。 據專家預測,今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在我省存在偏重及以上流行風險,對夏糧生產安全構成直接威脅。為切實搞好防控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危害損失,特制訂本預案。 2021年我省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流行風險分析 菌源量大、品種感病、春季降雨偏多是導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大流行的三個關鍵因素。受2020年西北地區秋苗發生范圍廣、發病程度重、外來菌源量大、豫西南山區小麥播種早、秋末冬初氣候適宜等綜合因素影響,導致該病在我省冬前發生期明顯提前。淅川縣2020年11月28日首先發現條銹病發病中心,比常年提前3個多月,為歷史上發病第二早年份,比重發生的2017年還早17天。截至2021年元月中旬,全省已在南陽市淅川、西峽、內鄉、鎮平、唐河等5個縣的10個鄉鎮查見病情分別比2020年同期和重發生的2017年同期多3個縣6個鄉鎮和3個縣8個鄉鎮,且多為發病中心,個別田塊接近普發,其發生時間之早、范圍之大、病點之多,程度之重為多年罕見。 據農業農村部通報,目前條銹病主要在漢水流域、黃淮南部、及西南冬繁區擴展侵染蔓延,總體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對黃淮海麥區春季流行構成較大威脅。隨著外地菌源持續大量傳入,我省本地發病田冬季繁殖和多次侵染,加之主栽品種抗病性差,如果今春氣候條件有利,極有可能導致條銹病在我省特別是豫南地區流行。 小麥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稈、稻樁等農作物殘體上越冬存活,由于我省玉米、水稻上茬作物面積大,絕大部分地塊推行秸稈還田,田間菌源充足,加之目前我省種植的小麥品種抗病性普遍較差,一旦抽穗揚花期降雨偏多,對小麥赤霉病侵染有利,該病在我省暴發流行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必須高度警惕。 重點區域:防控的重點區域一是豫南麥區,包括南陽、信陽、駐馬店、漯河市及平頂山、周口、許昌市的部分縣區和鄧州、固始、新蔡、鹿邑4個省直管縣(市)。 二是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縣、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和豫北、豫中部高產灌區。 |
![]() |
![]() |
相關閱讀 |
浙江溫嶺開展柑橘木虱信息素誘殺試驗 |
2010年度法國谷類殺菌劑用量下降 |
陜西太白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