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大合同明明是漲了17美元,為啥國內卻是不少看空的聲音呢? |
來源:中國化肥網 2021-2-9 9:01:00 |
別看尿素價格漲的多,國際尿素也大漲了,出口價格都高于國內了,有支撐;你看磷銨不僅出口本來就好,最近硫磺也漲了又漲,翻番了,都快趕上2008年過山車啦,也有支撐……高高在上的尿素和磷銨還在漲,且各有所倚,便宜多了的氯化鉀是怎么了?印度大合同明明是漲了17美元,為啥國內卻是不少看空的聲音呢? 不看好是因為成本支撐不足? 印度與白俄羅斯剛簽訂的氯化鉀大合同較上年度漲了17美元,這著實是有點尷尬:首先,尿素、二銨大漲,氯化鉀市場好不容易暫時忘卻了成本因素,想著借借光、漲漲價,疲軟了兩個月終于企穩,就等著年后漲價了,這下因為印度大合同又想起來了;其次,國際氮、磷也都大漲,市場對鉀肥價格漲幅的預期也在逐漸增大,但這下又被印度大合同給拉回來了。 假設我國也會很快與外商確定新大合同,那么預計漲幅最少在15美元(考慮到國際現貨價格、國內供應能力和進口大國地位等),最高可能高達27美元(考慮到國內高價、外商不滿和匯率波動等)。即便按照后者計算,港口62%白鉀的表觀成本也不過約1900元,而目前港口市場價格大概在2100元左右。另外,目前市場貨源較充足,大合同早簽也就意味著新貨很快也會發到。所以成本支撐不足貨源也不會緊張,那么氯化鉀價格自然就有點危險了。 不少人都是上面那么想的,沒毛病,但問題在于不全面。首先,新大合同漲多漲少它畢竟是漲而不是跌,如果大環境不好也就算了,但現在單養分價格都45元以上了的尿素、磷銨都還在漲,一個含量才35元左右的氯化鉀,前期成本不到1800元就能漲到2150元左右,現在成本升了還不能漲點了? 其次,是上面假設成立的可能性大,還是印度大合同被"孤立"的可能性更大呢?其實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上面那個首先里所講的,所以即便是假設成真,氯化鉀價格也只是風險系數加大而已,卻并不一定導致價格回落。 簡單來說,成本支撐大抵是不足的,但供需才是關鍵,目前外部大漲的大環境臨時增強了供方信心而且可能變相增加需求,所以不應該把自己局限在成本因素里。 不看好是因為擔心氮磷會掉? 二銨漲價由來已久,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出來的,尿素漲價呢客觀因素相對欠缺一些,但不管咋說現在的二銨、尿素價格同比都要高出四五百元。而且不管前期是什么原因促漲的,現在單單看最新的出口形勢吧,尿素出口價格同比漲了30%,二銨出口價格的漲幅則是達到了驚人的70%之巨,這些都毫無意外地接棒了促漲因素。雖然高價位下的出口也變得越來越難,但至少在旺季這個時期,國內本才是主要的市場,出口的意義暫時在于對價格的兜底作用而已。而按照目前的國際市場形勢,與其擔心會掉,不如擔心會不會再漲。 當然了,國際是國際,國內是國內,有聯系但并不絕對。不管是前面各協會的發聲號召,還是最新的12部委聯合部署各地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的通知,無不提醒著業內去年3月份化肥價格無一例外集體大跳水的歷史,這種可能性的確需要注意。即便是氯化鉀,雖然價格同比反倒要低50-100元,單養分含量的價格已經遠遠低于氮、磷,但預計年后也僅僅是有望借光而適當上行,而萬一氮、磷真的被砸下,十有八九卻要跟著一起倒霉,只是相比之下氯化鉀的回落空間是最小的。 綜上,雖然從主觀上筆者也一直號召著希望著我們的大合同早談早簽再弄個國際價格的洼地,從而對國內化肥行情的穩定與糧食安全起到重要的積極影響,但是從客觀市場本身出發,年后的氯化鉀價格還是有著較大可能出現一輪漲勢的,所以對于近期的采購與儲備意向,以較低的風險去搏一個春季旺季的照常漲價,氯化鉀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
![]() |
![]() |
相關閱讀 |
鉀肥供應呈現上漲趨勢,后期價格會如何發展呢? |
尿素頹勢蔓延國內外,短期能否改善 |
蒙羊淝生物綠肥,開創中國綠肥新時代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