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發生趨勢與防治技術意見 |
來源:現代農藥 2021-3-13 9:48:00 |
根據油菜菌核病菌源基數、主栽品種抗病性及苗情素質,結合花期天氣趨勢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全省油菜菌核病將中等至偏重發生,各地要在抓好油菜促春發工作同時重視菌核病等病蟲防控工作,立足預防,主動出擊,確保控制危害。 01、發生趨勢 綜合分析田間菌源、苗情素質及油菜花期天氣趨勢,預計油菜菌核病在蘇南、沿江中等發生,里下河與沿海等地區偏重發生。預報依據如下: (一)田間菌源 3月上旬普查,全省油菜菌核病田間發生較輕,平均病田率43.3%;葉病株率加權平均0.7%,與去年同期持平;同期系統調查,葉病株率加權平均3%,比去年同期下降15%;各地均未查見侵莖株。據宜興、東臺等區域站系統調查田間子囊盤密度,加權平均每平方米0.3個,略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宜興每平方米0.2個,東臺每平方米0.9個,其他區域站未查見,預計3月下旬將進入子囊盤萌發盛期,與花期吻合。隨著氣溫回升,菌核大量萌發,田間菌源量將迅速增加。 (二)苗情特點 我省油菜以甘藍型為主,主要種植品種有灃油737、秦優系列、德核雜系列、寧雜系列等,對菌核病的抗病性普遍不強。受去冬今春多次寒潮天氣影響,特別是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2日、1月6-8日接連兩次強寒潮天氣,我省油菜主產區在田油菜普遍發生不同程度的凍害。據1月下旬調查,全省油菜凍害發生比例達95.5%,為近年來同期冬季凍害發生最重的一年。2月下旬剛抽苔便遇見典型“倒春寒”天氣,導致在田油菜又發生不同程度的凍害,抗逆性整體要弱于常年,油菜苗情素質整體弱于往年。據各地調查分析,今年油菜生育指標偏小,三類苗比例偏高,生育進度不整齊,近期隨著氣溫上升,我省油菜自南向北陸續進入花期,預計大面積盛花期從3月下旬開始,受到病菌侵染和發病概率較大。 (三)氣候條件 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取決于花期降水,降水多,氣溫高,病害嚴重流行機率就高。據省氣象部門預測,預計3月11日~4月10日降水量,江淮之間60~80毫米、較常年偏多0~2成,蘇南地區70~90毫米、較常年偏少0~2成;日平均氣溫10~12℃,淮北地區和江淮之間較常年偏高0~1℃,蘇南地區可能偏高1~2℃;油菜花期全省范圍內有5-6次降水過程,發生時段為:3月10-11日、3月15日、3月17-19日、3月下旬中期(3月24日~25日)、3月下旬后期(3月30日~31日)和4月上旬中期(4月5日~6日),與主產區大面積花期吻合;加之全省油菜生育期不齊,抗逆性普遍較弱,菌核病重發風險高。 02、防治意見 油菜菌核病是二類農作物病害,對油菜品質和產量影響大,近期各地即將進入防控的關鍵時期,為確保油菜豐產豐收,要立足預防,主動出擊,及時開展油菜菌核病防控工作。 (一)加強病情監測 各地要準確掌握油菜菌核病田間病情消長動態,及時做好系統調查和大面積普查工作,加強與栽培、氣象等部門聯系,把握油菜生育進程,及時了解花期天氣變化情況,正確分析油菜菌核病發生動態,為大面積防治提供可靠依據。 (二)科學開展防治 要堅持“抓住適期、主動施藥、藥肥混噴、病蟲兼治”的防治策略,于油菜盛花初期,即主莖開花株率達80%左右時全面用藥防治,對病害發生較重的田塊,第一次防治結束后隔5-7天進行第二次防治。要用對藥種,可選用氟唑菌酰羥胺、菌核凈、腐霉利、異菌脲、啶酰菌胺、咪鮮胺等藥劑及其復配劑;對多菌靈產生較高抗藥性的地區,要停用苯并咪唑類藥劑;由于油菜花期田間郁閉,防治時要用足水量,確保全面噴透,藥后3小時內遇雨需做好補治工作。蚜蟲發生重的田塊要結合菌核病一并防治。使用植保無人機防治,要用足水量和藥量。 (三)強化技術指導 要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及廣播、電視、報紙、技術明白紙等傳統手段,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營造主動防治氛圍,提高防治覆蓋率;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主產區、重發區和基層技術力量薄弱地區開展技術指導,確保農戶選對藥種、打準時機,提高防治技術到位率。要注意花期施藥對授粉蜜蜂的不良影響。使用后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要做好回收處置工作。 |
相關閱讀 |
農藥行業:理性尋找突破點 |
江蘇常熟:10萬農戶“零差價”購買農藥 |
草甘膦漲價沒商量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