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草地貪夜蛾今年見蟲面積4000萬畝,全球農藥需求有望超預期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21-3-13 9:58:00 |
全國農技中心發布2021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預計今年見蟲面積4000萬畝,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及以南地區,要求防控處置率總體達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中金公司分析師吳頔認為,由于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全球農作物種植面積或加速增長,農民用藥意愿增強,農藥需求向好。 2021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 3月11日,全國農技中心發布《2021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方案指出: 2021年草地貪夜蛾發生區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及以南地區。西南、華南地區發生代次多,江南、長江中下游地區中等發生,江淮、黃淮、西北、華北地區偏輕發生,預計見蟲面積4000萬畝。為做好2021年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實現“兩個確保”,即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面積連片成災。防控處置率總體達90%以上,重發區防治處置率達到100%,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二、防控策略 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區、控制遷飛過渡區、保護玉米主產區的策略,強化“三區”聯防和“四帶”布控,層層阻截誘殺遷飛成蟲,治早、治小,全面撲殺幼蟲,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突出主要作物、關鍵季節和重點地區,加強統防統治和區域聯防,落實防控指導任務。 三、防控措施 (一)監測預警 在西南和華南邊境地區、遷飛通道設立重點監測點,結合高空測報燈和地面蟲情測報燈監測成蟲遷飛數量和動態。在長江中下游、黃淮海、東北和西北地區開展燈誘、性誘監測成蟲發生情況。以玉米為重點,兼顧甘蔗、高粱和小麥等重要寄主作物,在作物生長季,特別是苗期和心葉期開展大田普查,確保早發現、早控制。 (二)分區防控重點 華南及西南周年發生區防控境外遷入蟲源,加強成蟲誘殺,強化田間幼蟲防治,遏制當地孳生繁殖,減少遷出蟲源數量;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重點撲殺遷入種群,誘殺成蟲,撲殺本地幼蟲,壓低過境蟲源基數;黃淮海及北方地區以保護玉米生產為重點,加強遷飛成蟲監測,主攻低齡幼蟲防治。 (三)主要技術措施 1.生態調控技術。以草地貪夜蛾周年發生區和境外蟲源早期遷入區為重點,強化生物生態預防措施。科學選擇種植抗耐蟲品種,同時在玉米田可間作套種豆類、洋蔥、瓜類等對害蟲具有驅避性的植物或在田邊分批種植甜糯玉米誘蟲帶,趨避害蟲或集中殲滅,減少田間蟲量。 2.種子處理技術。在播種前,選擇含有氯蟲苯甲酰胺、溴酰·噻蟲嗪等成分的種衣劑實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防治苗期草地貪夜蛾。 3.理化誘殺技術。在成蟲發生高峰期,采取高空殺蟲燈、性誘捕器以及食誘劑等理化誘控措施,誘殺成蟲、干擾交配,減少田間落卵量。在集中連片種植區,按照每畝設置1個誘捕器的標準(集中連片使用,面積超過1000畝,可按1.5—2畝1個誘捕器標準設置)全生育期應用性誘劑誘殺成蟲。田邊、地角、雜草分布區誘捕器設置密度可以適當增加。苗期誘捕器進蟲口距離地面1—1.2米,后期則高于植株頂部15—25厘米,隨著作物生長,應注意調節誘捕器高度。在使用期內,根據誘芯的持效期,及時更換誘芯,以達到最佳的誘殺效果。 4.生物防治。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護利用夜蛾黑卵蜂、半閉彎尾姬蜂、淡足側溝繭蜂等寄生性天敵和益蝽、東亞小花蝽、大草蛉和瓢蟲等捕食性天敵,在田邊地頭種植顯花植物,營造有利于天敵棲息的生態環境。在草地貪夜蛾卵期積極開展人工釋放赤眼蜂等天敵昆蟲控害技術。抓住低齡幼蟲期,選用蘇云金桿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農藥噴施或撒施,持續控制草地貪夜蛾種群數量。 5.科學用藥。在全生育期實施性誘防控等綜合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根據蟲情調查監測結果,當田間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齡幼蟲量達到防治指標時(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標分別為被害株率5%、20%和10%,對于世代重疊、危害持續時間長、需要多次施藥防治的田塊,也可采用百株蟲量10頭的指標),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茚蟲威、虱螨脲、蟲螨腈等高效低風險農藥,注意重點噴灑心葉、雄穗或雌穗等關鍵部位。注重農藥的交替使用、輪換使用、安全使用,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控效果。 |
相關閱讀 |
Solstice玉米除草劑富美最新推出市場 |
注意!2月份以后生產的2,4-滴丁酯產品,均為假農藥! |
如何看形態安儲農藥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