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談甲基二磺隆則“色”變?!大可不必,今天就實際應用進行深度分析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21-3-16 9:55:00 |
隨著氣溫回升,麥田除草步入關鍵期,而防除節節麥,甲基二磺隆必不可少,但是,尤其是節節麥剛發生不長時間的區域,談甲二則“色”變…… 一是藥害頻發,二是用藥技術太嚴謹(農戶執行不到位),三是經銷商(零售商)搞不清是廠家產品的問題還是農戶的問題,怕影響自己的客戶市場。下面,筆者就實際應用方面,把甲二深度剖析,更深入地對其探索。 一、廠家、公司、經銷商宣傳使用甲二方式 上圖為微信朋友圈截圖,一些公司的組裝套餐包裝盒或產品宣傳單頁都有如此雷同的技術指導意見,足見對甲基二磺隆的重視,但是宣傳雖然好,與實際應用仍存在相悖或還能拓展使用的方面,我們就甲基二磺隆的特性與宣傳注意事項、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對該藥劑做一下更深入的了解。 二、展開分析 1.重噴真的不能少! 筆者認為,目前市場小麥出現甲二藥害,一是小麥品種的問題,再次就是重噴的問題,甚至,重噴藥害的危害面積大于小麥品種的選擇,因為敏感品種施藥時需更嚴謹。 重噴造成小麥藥害是由于區域面積內的小麥受藥量增加,且是第一次藥小麥還沒有吸收,算作疊加累計,小麥不能把如此疊加的藥劑吸收排解,因此重噴區域小麥藥害分得很清晰。當下小麥田除草劑用藥,以人工噴霧和機械施藥兩種為主,人工噴霧時因風或不能很好分清界限,重噴區域時有藥害發生;機械施藥重噴區域則多生于地頭機械拐彎處;無人機除草劑施藥較少,尤其是下風口是藥害易發區。 2.二次稀釋藥效好。 因麥田雜草混發嚴重,組合套餐盛行,且多種藥劑的劑型存在差異,為了保證藥劑充分溶于水,需二次稀釋確保藥效。 3.病弱苗的解藥性。 近些年,秸稈還田以及連續多年機械化連作,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環境得到提升,雖然拌種劑也得到了推廣應用,區域面積出現土傳病害的幾率大增;而播種時,深淺不一造成小麥長勢不同,在鹽堿地中小麥苗期的生長情況更是堪憂。這些情況都需先解決后再使用甲基二磺隆,有病治病,弱苗補充營養,提升小麥的健壯程度,才利于小麥自身對甲基二磺隆的排解功能,或者說增強小麥對甲二的抵抗力,否則,小麥出現藥害不可避免,且可能造成死苗。 4.溫度影響要記牢。 小麥田一直在推倡年前用藥,不僅是雜草草齡適宜藥效的發揮,更多是因為年前溫度更容易控制,年前用藥除草效果更好、年前用藥對小麥也更加安全。 年后白天氣溫達到10度左右,地溫上升,夜間溫度盡量保證零度以上,即使夜間溫度達到零下1—2度,也不會結冰,使用小麥田除草劑,不會產生大的危害(其他因素影響除外)。 對于甲基二磺隆,大家是談溫“色”變,主要由于溫度驟降(幅度很大),尤其是年后的“倒春寒”,小麥容易產生凍害且受藥產生并發癥狀(藥害),僅僅是藥效發揮更慢,雜草死亡時間延長。 當然,對于甲基二磺隆,溫度越高,活性越好,除草速度及效果也更好,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搶時,合適的時機就要把除草劑打下去。 5.大水因素要規避。 對于除草劑來說,土壤墑情是效果最大的影響因素,澆地或降水后墑情好,雜草生長迅速,用藥利于作物及雜草藥液吸收,效果更快更突出。反之,尤其是用藥后三天內澆地或較大降水,藥效降低不說,殘留藥劑在低洼積水處易產生藥害。建議用藥后5—7天方可澆地,或者提醒農戶關注天氣變化,3天內無明顯降水,避免藥效藥害問題的發生。 6.臨界點不可逾越。 甲基二磺隆作用于小麥有兩個臨界點,如同煙嘧磺隆對于玉米一樣(3-7葉期),分別是播種后40天左右及拔節期。 小麥除草劑的施藥時期為播種后40天左右,40天前因小麥苗弱,無法正常排解甲基二磺隆,至土壤封凍之前,這是年前用藥時期,此段時期溫度好,草齡小,保證土壤墑情的話,雜草出苗率會達到80%左右;而年后,土壤解凍后,雜草生長速度快于小麥,把控好溫度及施藥的不利因素,至小麥拔節前完成用藥,因小麥在田間生長不一,臨近拔節期就得停止用藥,避免嚴重藥害的發生。 而用藥時間則推薦在溫度恒定的上午9-10點露水散去后,至下午太陽落山前,利于藥劑的穩定性和藥效的更好發揮。 7.隨意混配要不得。 甲基二磺隆藥劑本身的不穩定因素太多,混用藥劑一定要注意。作為除草劑,跟小麥田除草劑混配,也無形增加了風險,比如二甲四氯鈉,低溫藥害增加;比如氟唑磺隆、炔草酯等藥劑,增加了小麥排解難度,要降低使用量;甚至當下一些公司為了所謂的增效,添加增效劑、有機硅、精油等,在作物吸收速度方面肯定有所增強,但是,不利因素也增多了,不值得提倡;與殺蟲、營養、縮節等藥劑的混配,需要了解產品內部技術指標,不可亂配,避免出現新的狀況。 8.更深層次需探索。 (1)筆者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甲基二磺隆在小麥拔節后噴施,安全性基本沒有問題,節節麥防除效果也很不錯,目前一些廠家在推廣應用,筆者建議需嚴謹,大面積推廣還要摸索更多數據和經驗。 (2)甲基二磺隆在小麥后期應用是否還有臨界點?如孕穗期、灌漿期等,需要實踐驗證。 (3)筆者在文章中提到,甲基二磺隆加入苯磺隆有提高防除節節麥的速度的效果,尤其在拔節后,甲基二磺隆+苯磺隆對小麥的影響還需要繼續探索。 (4)酰胺類除草劑對節節麥的封閉作用還是有不錯的效果,要考慮的是安全性的提高,其他品類的土壤封閉處理劑效果的檢驗速度需要加快。 (5)莖葉處理劑異丙隆對節節麥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組合配方值得優化;三甲苯草酮對節節麥的抑制作用明顯,能否組合搭配值得商榷;更新藥劑的研發需要更多的公司投入探索。 9.正視節節麥危害。 (1)雜草源的防控需要加強。要盡力控制節節麥種子的連續不斷的進入農田,比如小麥種子加強精選、田間地頭危害源的處理等。 (2)節節麥的生殖特性需求土壤處理解決方案。繁殖力強、萌發深度不一、藥劑選擇面窄等因素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拿出土壤封閉處理的解決方案。 (3)節節麥的危害程度和逐年上升的抗性問題,需要我們要有更多的防除解決辦法。新化合物的研發、現有藥劑的組合優化、甲基二磺隆解決方案的延伸等,時不我待。 三、總結 目前,小麥除草劑的使用已到后期,但部分麥田仍沒有應用或者還存在部分雜草需要解決,甲基二磺隆的混配方案有待提升、甲基二磺隆的拓展設想有待驗證、甲基二磺隆的替代產品有待探索,而且,甲基二磺隆的安全性能否與煙嘧磺隆一樣,能否因為安全劑的加入,再次迸發新生?值得我們去探索。 |
![]() |
![]() |
相關閱讀 |
中國藥企100強發布會在哈舉行 |
吡唑醚菌酯——下一個農藥熱點 |
百草枯有驚無險被繼續放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