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本周二銨出口價格下滑至560-570美元(噸價,下同),無獨有偶的是鲅魚圈港的64%二銨面對國內的售價也開始下滑,從之前的3200-3300元降至3100-3200元。內外市場同時降價僅僅是巧合還是另有起因,下面就讓筆者帶著您一起分析一下是什么讓二銨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我們來看看國內二銨市場降價的成因。作為一種季節性較強的商品,在銷售季節接近尾聲的時候市場價格出現波動必不可免,但二銨這次降價的時間點出現的好像早了一點,基層市場剛剛啟動后期補貨需求尚未顯現,部分經銷商就開始降價處理手中的庫存,那么這樣的現象僅僅只是因為心態的原因嗎?是什么促使下游經銷商形成了這樣的心態?倒掛現象筆者在前面的幾篇分析文章中已經詳細闡述了,這里就不在贅述了,我們來聊聊時間點的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在企業挺價的情況下,一般到4月份部分經銷商才會為了處理庫存降價銷售,可是今年這個時間點提前到了3月上旬,而且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市場平均到貨量在7成左右,這個時候處理庫存是不是有的點早,顯然庫存壓力并不是二銨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玉米價格的走高讓土地流轉成本大幅增加,種子和化肥價格節節攀升,而在這三者之中化肥往往是最后一個被考慮的,這也讓多數農民錯過了儲備低價二銨的時期,高昂的價格讓基層銷售陷入僵持,復合肥等替代產品相對低廉的價格也讓二銨顯得毫無競爭力,一面是利薄風險大的二銨,另一方面是利大保險的復合肥,部分經銷商選擇將二銨套現主推復合肥的選擇就不難理解了,二銨批發價格不可避免的被拉低。
聊完市場銷售端的情況,我們來看看工廠的供應。因為部分工廠的檢修和生產計劃的調整,目前二銨行業的整體開工率較前期有所降低。國際價格雖然出現下滑,但對于工廠來說出口所獲利潤仍遠高于國內,多數二銨企業出口意愿較強,而且價格的下滑并不意味著出口數量的銳減,部分工廠的出口訂單已排至4月中旬,個別企業甚至簽訂了5月份船期的訂單。據了解印度和巴基斯坦仍有大量的潛在需求,這次價格下滑也只是國際市場對我國即將增加的出口數量的一種擔憂。整體來看二銨工廠供應仍然偏緊,并不存在向國內市場傾銷導致降價的情況。
綜上,國內外價格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市場參與者的信息,但下游需求的基本盤并未有大的變化,市場到貨量也不是特別多,國際需求也不是就此結束,大可不必過于擔心,工廠報價仍將繼續堅挺,批發價格高位盤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