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農藥市場總體狀況及2021年展望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新媒界 2021-4-5 8:33:00 |
2020年我國農藥行業面對全球疫情等不利形勢,年終還獲得營收、利潤雙增的不平凡成績,作者對2020年我國農藥行業營收、利潤、生產、消費等總體發展情況和大宗農藥產品價格及供求關系進行分析,并對2021年中國(全球)農藥行業及市場進行了展望…… 2020年中國農藥市場總體狀況和大宗農藥市場分析及預測 1. 2020年中國農藥市場總體情況及思考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藥生產和出口大國。全球目前整體原藥大約6~7成的供給均來自于中國,中國農藥工業憑借著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優勢以及極具競爭力的成本控制水平,一段時間在全球農藥產業鏈分工中充當主要生產者的角色,同時中國農藥工業也是全球農藥供求關系的晴雨表。 始于2016年的中國環保安全風暴行動(響水爆炸事件為導火索),導致近5年中國農藥總產量平均下降15%,同時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承接了中國減少的部分產能,而中國西北部承接了東部發達地區的轉移產能。國際農化巨頭為了穩定需求和保障供應鏈完整性,不僅加大CMO(CDMO)合同市場比例,還在母國恢復或再建設產能,甚至還引發一輪補庫存動作,并持續到2019年的上半年。 2019年三季度后中國農藥供求關系逐漸由緊平衡向松平衡過渡,導致大量原藥品種價格向下波動。當2020年初疫情大流行時,由于疫情的危害性和諸多的不確定性,當時企業家信心指數跌到了谷底。隨著國家為農資開設綠色通道,保障春耕生產和糧食安全,2020年4月21日,二十國集團(G20)農業部長應對新冠肺炎特別會議召開,為應對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和農業安全問題為重要議題,糧食安全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農藥國際需求再次被點燃和釋放。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疫情當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2020年我國農藥行業實現了收入和利潤雙增,是中國政府、國際農業組織和行業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消殺產品和僅限出口產品也是功不可沒。在疫情大流行面前,也是人們對醫藥和農藥等保障物質一次再認識、再教育的過程;從中也證明了中國農藥工業產業鏈的完整性;另外,發達國家農化巨頭對生產環節重視程度,可能需要再思考。 2. 2020年我國除草劑價格指數變化如“W”型,同比上年轉漲 2020年我國除草劑價格指數變化呈“W”型,最低觸及85附近。3、4月受國內外抗疫備災和春耕需求的刺激,對除草劑的需求轉旺,指數反彈,6-7月份指數再次下滑,8月以及ACE會議后,受權重草甘膦、草銨膦等大幅漲價的影響,指數出現快速拉升,四季度后酰胺類除草劑漲價以及基礎原料成本提高,預計2021年行情持續反彈。 具體到大宗品種,氨基酸類除草劑方面,2020年我國草甘膦供應緊缺程度主要集中在3、4、8、9以及12月,行情主要受疫情、四川洪水以及河北甘氨酸供應受限的重大影響,價格出現幾段集中式的拉漲。從2020年產量看,呈現前低后高,預計全年我國草甘膦產量約50萬噸左右,同比上年下降12%左右,國外產能比較穩定,預計行情高位延續到2021年2季度。草銨膦方面的供應和草甘膦比較類似,草銨膦主要中間體甲基亞磷酸二乙酯的產能大部分集中在湖北,期間受到疫情和洪水影響,現有產能開工降低和擴建產能滯后釋放。2020年中國正常開工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利爾化學等4家企業。在全球草銨膦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2020年供求整體處于偏緊狀態,價格年度累積上漲60%以上,目前價格在17~17.5萬元/噸附近盤整。2021年需要關注新增產能和新工藝進展情況,行情會有波動。 酰胺類除草劑受短期需求增加和基礎原料的緊張而漲價,丙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異丙草胺和異丙甲草胺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硝磺草酮的主要中間體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和1,3-環己二酮供給增加,2020年價格出現單邊下降;烯草酮供給增加,價格下滑明顯;磺酰脲產品價格降中有穩,部分產品受貿易戰的影響需求下降,其他品種行情走勢見圖11。 3. 2020年我國殺蟲劑價格指數基本呈現單邊下滑的態勢 2020年我國殺蟲劑價格指數基本呈現單邊下滑的態勢,殺蟲劑指數同比下降12.2%。其中,有機磷、菊酯類以及新煙堿類等權重產品供應和庫存大,價格跌幅大,期間因備耕、疫情、抗災的需求出現小幅反彈,之后下跌一直延續到4季度,價格指數出現止跌,環比上升,主要原因是庫存下降和原料漲價所致。2020年指數同比下降約為12%,預計2021年2季度前殺蟲劑指數持續反彈。 有機磷類農藥方面,例如毒死蜱反彈后一路下跌,2020年1季度市場供應銳減,價格反彈,價格從1月份4.3萬元/噸,上漲至3月4.8萬元/噸;之后4-11月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國內企業復工、開工,供應好轉,產量增加,包括中間體乙基氯化物、三氯吡啶醇鈉供應更加穩定,毒死蜱價格一路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尚有不確定性,4季度及春節前后或有囤貨需要,預計生產商受庫存壓力影響,或轉而減產或檢修,勢必影響市場供應,價格可能趨于穩定。 新煙堿類產品價格同比相對分化,噻蟲嗪、氟蟲胺行情走勢呈現反彈、下跌再反彈的過程。目前噻蟲嗪價格穩定在10.5萬元/噸附近,同比上漲約10%,短期繼續看漲;而吡蟲啉和啶蟲脒持續反彈,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8%和24%。 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多數屬于對口供應,價格比較穩定,如丁硫克百威價格同比基本相當。菊酯類農藥供應加大,中間體有配套,價格同比下降約為20%,其他品種見圖12。 4. 2020年我國殺菌劑價格指數回調最大 2020年我國殺菌劑價格指數走勢和殺蟲劑類似,而殺菌劑同比下降更大,降幅達到20.9%,且1季度反彈力度大,疫情穩定后,單邊下滑更大、更迅速。2020年同比跌幅較大產品有三唑類殺菌劑,如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和三環唑,同比下降42%、21%和17%,這些產品都是前幾年漲價的“明星”。另外,百菌清、烯酰嗎啉和吡唑醚菌跌幅也在20%左右。具體產品行情見圖13。 2021年中國(全球)農藥行業及市場展望 1. 生產形勢 2021年中國農藥產量將呈現恢復性增長。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和去產能的深入,我國農藥產量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下降的趨勢,而近三年產量維持在200萬噸水平,政策和市場中期平衡已經形成。包括西北部產能轉移基本完成和逐步釋放,預計今年我國農藥產量將達到230萬噸(統計數據,名義產量可能會小,但是名義和統計數據的趨勢相同)。 未來印度農藥生產和貿易更依賴中國。目前印度出口農藥30億美元,進口農藥14億美元,貿易上的依賴加大(轉口貿易),中國是印度的第一大農藥進口國,占其進口金額的50%,印度僅是中國第四大農藥出口國,占比僅為5%。據印度化學與石化工業部的統計,2018-2019財年印度主要農藥產品的產量為21.7萬噸,其中60%為殺蟲劑、18%為殺菌劑、16%為除草劑。印度產量最大的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分別為乙酰甲胺磷、代森錳鋅、2,4-D,其產量分別為19633噸、69331噸和24236噸,印度供應的農藥以傳統老品種為主,國際競爭主要以低價格為主。雖然印度近年來對于農藥投入很大,2014-2020年投資達到近90億人民幣,處于上升態勢,但印度同期投資金額僅占中國1成左右。印度農藥行業和中國相比仍處于明顯劣勢,在基礎原料方面也對中國有很大的依賴。2020年疫情再次證明,中國具有全產業鏈優勢,中國的基礎化工行業完善,能夠生產農藥所需的多種原材料,而印度的產業鏈尚未完整,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的中間體,近年來印度農藥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環保安全的低標準。當前印度新冠疫情嚴重,累計確診超千萬,死亡超過15萬例,印度的農藥供應受到重創。相較之下,中國擁有全球最為安全的供應鏈體系。疫情下國際農化巨頭將訂單從印度轉移至中國,后疫情時代,出于供應鏈穩定性的考慮,國際農化巨頭有望提升對中國的依賴度。 農化巨頭產業鏈布局調整,專業化外包需求上升。在產品生命周期延長以及研發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農化巨頭回報壓力增大,逐步將經營重心向附加值較高的研發及銷售兩端遷移,附加值較低的中間制造環節則加大外包力度。 中間體生產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2017年以來,農化巨頭開始新一輪的兼并收購,全球農化市場邁入“五足鼎立”格局(拜耳+孟山都、陶氏+杜邦、中國化工+先正達、巴斯夫、富美實),下游農化巨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下游集中將促使上游供應商集中度提升,預計后期跨國公司將對自身供應商進行優化,淘汰部分綜合實力較弱的供應商,龍頭企業則能獲得更好發展。此外,近幾年國內環保趨嚴,部分小企業生產不穩定,對農藥原藥和中間體的供應產生擾動,對下游農化巨頭原藥采購造成影響,如富美實將氯蟲苯甲酰胺和溴氰蟲酰胺的核心中間體(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集中外包給雅本化學和Saltigo。因此跨國公司在注重成本的同時,對于供應鏈穩定性的訴求也不斷增強,后期跨國公司對供應商研發、工程和生產能力的要求將不斷提高,優質龍頭企業憑借自身在技術創新、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等綜合實力的優勢有望獲得更多訂單。 外圍市場供應將逐步回升,全球化學品供需更加平衡。根據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ICCA)的預測,2021年全球精細化學品供應將企穩回升,產量同比上升在4.5%左右,亞太地區增幅為5%(中國7%),歐洲為3.9%,美國為4.3%。 2. 全球農藥市場發展狀況及主流產品發展趨勢 根據PhillipsMcdougall的統計,2019年全球農藥市場銷售額為676.3億美元,2019年同比僅增長了1.9%,整體市場長期呈現振蕩上升態勢。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宏觀經濟的波動、惡劣天氣的影響、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與下游需求的疲軟等多種因素對農藥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使得其發展過程出現多次較大的波動。如以10年為單位,全球農藥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2.3%(1960-1970)、15.7%(1970-1980)、8.6%(1980-1990)、0.8%(1990-2000)、4.5%(2000-2010)和4.8%(2010-2019),近些年增速明顯放緩,但是絕對值屬于增長態勢。從地區銷售額占比來看,2019年亞太、拉丁美洲、歐洲與北美占比較為均衡,分別為30.6%、26.6%、20.1%與18.7%,目前亞太、拉丁美洲、歐洲與北美市場占比更加均衡。近5年全球植保市場低迷的一個關鍵因素,包括農產品庫存高和需求疲軟、導致價格降低、農場盈利能力和投入品購買減少等,主要市場(尤其是巴西)的高庫存水平加劇了這一負面因素。2018-2019年市場再次趨于正常化,作物保護市場的價值逐漸回升,但期間包括貨幣兌換,美元兌歐元走強都是重要因素。 2019年市場的主要影響是天氣條件,尤其是在美國和亞洲。在美國,春季播種季節是最潮濕的季節,隨后的洪災對農業部門造成了廣泛影響,最顯著的是阻止了種植者進入種植區域以及破壞收割和運輸渠道。在亞洲干旱是關鍵影響因素,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降雨量都很低。 根據KLEFFMANN的統計,全球農藥市場發展進入低速期,其中2010-2019增速為2.5%,預計2020-2029年增速為2.3%。 2020年受全球性新冠疫情長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考慮美元走弱,美元超發,實際上導致全球植保行業發展進入小幅增長階段,這種形勢將延續到2024年,年度增速為2.1%,其中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分別遞增1.5%、2.3%、2.5%,其他產品保持在2.5%的遞增。 除草劑仍然是主流農化企業的核心產品,此外除草劑抗性問題解決仍然是除草劑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但研發成本高昂、監管環境和關鍵市場的監管行動已影響到活性成分的推出,同時轉基因市場推廣對選擇性除草劑開發存在壓制。目前美洲除草劑抗性問題尤為突出,但非選擇性除草劑的抗藥性問題在每個區域市場中都普遍存在。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控制草甘膦抗性雜草的需求使替代除草劑的銷售受益,比如草銨膦、麥草畏以及HPPD類產品。近年來,許多新的除草劑耐受技術被推出,包括孟山都公司(現屬德國拜耳)的抗草甘膦Xtend棉化、大豆和玉米(草甘膦、草銨膦和麥草畏耐受性)產品,陶氏公司(現為科迪華)的棉花、玉米上推出抗2,4-D、草銨膦和草甘膦等產品。這些技術持續在包括棉花、大豆和玉米在內的一系列農作物領域得到推廣。總之,市場在監管、抗性發展、轉基因推廣以及新產品迭代方面達成一個平衡。中農縱橫預計,2019-2024年全球除草劑市場以1.5%的增速發展,但除草劑發展低于行業2.1%的增速。 殺蟲劑市場在有機磷、擬除蟲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新煙堿類間競替到了后期,顯然酰胺類殺蟲劑代表著新的驅動力。近年來,由于Bt作物的引入,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銷售受到較大壓力,特別是在Bt棉花方面,表現出抗棉鈴蟲、粘蟲和芽孢病的農作物對相關殺蟲劑使用產生了抑制作用,但最嚴重的負面影響預計將會過去,同時Bt吸納玉米和大豆等越來越多的農作物作為最新技術推出,可能對殺蟲劑總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也包括Bt作物抗藥性發展的潛在負面影響。預計在未來幾年中,新興市場Bt作物將繼續推動需求,而殺蟲劑市場負面影響主要在監管壓力,且監管機構相關的影響已達到頂峰。包括巴西、中國和印度等殺蟲劑市場可能提供進一步增長潛力,尤其是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面臨監管的情況下,新煙堿、酰胺類殺蟲劑將會持續增長,還包括非農作物是重要的增長動力。基于Bt作物推廣和抗性發展、殺蟲劑監管以及高效產品的替代,綜合看來,總體是有利整體殺蟲劑市場發展的。中農縱橫預計2019-2024年全球殺蟲劑市場發展呈現2.3%的增速發展。 抗藥性發展仍然是全球殺菌劑市場穩定增長的驅動力。包括SDHI推出和主要市場的增長。其中,巴西的亞洲大豆銹病和西歐斑枯病是目前重要的流行病害,甚至包括小麥瘟病對水稻的威脅,最近已傳播到孟加拉國,而在亞洲的進一步傳播可能對該地區的水稻產量產生影響,預計這將大大有利于作物保護產品,以上這些因素成為傳統殺菌劑以及新興SDHI類殺菌劑銷售的主要推動力。歐洲是殺菌劑銷售最大的地區(占全球市場的29%),歐盟嚴格的監管環境可能會對產品的銷售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主要產品(如銅、唑類、代森類)產品面臨監管問題,市場下降明顯。殺菌劑在種衣方面的應用成為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在美洲,因為農民希望保護其農作物免受土壤病原菌的侵害。巴西和中國等國家(地區)持續吸收種衣技術,同時有望通過采用新技術(例如SDHI(fluxapyroxad和sedaxane)種子處理)代替低價值產品實現市場發展。 綜合以上因素。中農縱橫預計,2019-2024年全球殺菌劑市場表現將好于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將以2.5%增速進行發展。 其他產品包括植物生長調節劑、熏蒸劑、信息素(不具有殺蟲活性)和其他非作物保護產品,2019年的銷售額達到18.11億美元。由于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通常是為了改變植物的生理或化學過程,從而使種植者受益。例如改變作物中特定化合物的含量(例如增加甘蔗中的糖含量),改變植物結構(例如降低作物莖高提高谷物收成潛力)或改善收成(催熟)。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因為東歐向日葵和油菜等作物對其需求加大,其重要性日益提高,此外棉花播種面積的恢復以及亞太地區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新鮮農產品的需求,也導致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增長。熏蒸劑主要用于作物保護中,用于控制許多難防的害蟲,例如線蟲。其通常在高水平侵染時使用,所用活性成分通常對多種害蟲具有活性。由于傳統產品溴甲烷的限制使用,導致種植者可選擇的品種減少,并且許多產品僅用于非農作物,例如谷物存儲、出口前、檢疫或設施病蟲害管理。信息素被用作引誘劑以將昆蟲吸引到含有另一種殺蟲活性成分的誘捕器中,這個市場穩定增長,預計該產品在有機種植使用中受益。總體而言,中農縱橫預計其他類產品(植物生長調節劑、熏蒸劑、信息素等)的市場每年將以平均2.5%的速度增長(2019-2024年),屆時市場可達到20.46億美元。 3. 出口形勢 如前文之分析,中國農藥對出口依賴程度加大。在新形勢下,國家主管部所和相關組織審時度勢,多策并舉,規范管理,政企協同努力,使得2020年我國農藥出口創歷史佳績。2021年出口壓力不減,主要出口國家貨幣和禁限用以及惡劣天氣等風險,如巴西貨幣政策混亂,拉尼娜氣候周期發生,多地疫情反復,仍有確定之中的不確定,都將影響出口情況和貿易成績。 根據中農縱橫長期的研究,對未來農藥行業發展提出一些看法: (1)關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走向。根據中美貨幣供應情況、走勢及預期,和客戶友好協商匯率,并且對報、結匯工作做到科學,防止匯兌損失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預計匯率呈現雙向波動,今年上半年預計本幣可達6.3,年度波動區間在6.3~6.7。 (2)雖短期內我國農藥出口將繼續增長,可也要密切關注印度等國境外疫情發展情況以及重大產能開工情況。 (3)關注中美貿易戰走勢以及單邊主義經濟政治化。 (4)原藥和制劑出口退稅率等同,仍然會推動制劑農藥出口而調整原藥和制劑出口結構,促進農藥制劑出口增長。 (5)關注僅限出口登記農藥增長以及目標國農藥禁限用的情況。 (6)中國加入RCEP以及貿易協定的簽訂,中日韓自貿區的達成,東南亞和東北亞農藥出口將會成為熱點。 (7)隨著一帶一路國家農藥登記資料的互認,阿根廷、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的農業比重大的國家也將成為農藥出口增長的地區。 (8)美國新總統拜登任期內,關注TPP的重啟,預計中國政府會積極擁抱新的貿易協定和新的經濟體。 (9)新《農藥管理條例》、提高農藥制劑的出口退稅率以及僅限出口農藥等政策的出臺,有利于企業提高中國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逐漸降低原藥、制劑貼牌和代工貿易產品比例,優化出口結構,形成良性的出口發展模式。 因此,我們要促進農藥行業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也要立足國內需求,加強綠色農藥等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力度,激發創新活力,同時進一步推進產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行業向創制品種、制劑環節延伸,逐步提升在全球農藥產品定價機制中的話語權。 結 語 2020年的不平凡已經成為過往,“十四五”是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企業和行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契機,在技術創新、市場推廣、標準建設、環保安全和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我們需要再接再厲,從而更好地服務兩個市場。此外更好地應用優品、良法,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發展,相信農藥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 |
相關閱讀 |
農藥產品種類繁多且市場不規范 |
2021年棉花田除草劑二甲戊靈市場價格分析 |
10個農藥的登記評審在美國啟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