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呈重發態勢,增產套餐成為推廣重點 |
來源:農資與市場官方號 2021-4-7 8:23:00 |
3月30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視頻會,開展“蟲口奪糧”攻堅戰。會議指出,預計今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需要引起重視。 而以河南、山東、河北為代表的中部市場(黃淮海冬麥區),由于菌源充足、品種抗病性差、氣候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將呈現重發態勢。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預計2021年小麥“三病一蟲”發生面積4.7億畝次,同比增加13.8%。其中: 條銹病目前已在10個省份296個縣區發生510萬畝,是近10年第三個重發年份。隨著氣溫回升、降雨增加,有利于條銹病在漢水流域、西南北部、黃淮南部麥區大流行,并將繼續東進、北擴,黃淮海等主產麥區重發流行風險增加,預計發生面積6000萬畝。 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麥區大流行,黃淮北部麥區中等或偏重流行,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 紋枯病總體中等發生,湖北、安徽、河南、江蘇中北部等地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 河南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高風險流行 據河南省植保機構監測,當前,小麥條銹病在豫南局部呈偏重流行趨勢,小麥赤霉病在豫南、豫東南偏重流行風險高,將對河南省夏糧生產構成威脅。 據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小麥病害研究室主任宋玉立介紹,小麥條銹病在河南省內呈現早發、重發的態勢,且擴展蔓延速度明顯加快。 我國西北越夏區小麥秋苗條銹病發生范圍廣,發生程度重,為鄂豫等病害冬繁區提供了充足菌源。再加之豫西南山區小麥播種早、主栽品種抗病性差、氣候適宜等綜合因素影響,導致該病在河南省發生期明顯提前。 2020年11月28日,淅川縣在漢水流域及黃淮麥區率先發現小麥條銹病發病中心,始見期比常年提前3個多月,比偏重發生的2017年早17天,且病點數量、發生程度為歷年同期最多最重。預示著2021年春季小麥條銹病偏重發生的風險大。 截止到3月24日,河南省已經在南陽。信陽、駐馬店、許昌、洛陽5市28個縣區查到小麥條銹病(3月中旬以來即增加了2市18個縣區),見病面積29.38萬畝,需要高度重視。 小麥赤霉病是當前影響我國小麥生產的最主要病害,堪稱小麥“癌癥”。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逐步向黃淮海冬麥區蔓延,并呈現出暴發性和間歇性的流行特點。 小麥赤霉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菌源量大、品種感病、春季降雨偏多是導致赤霉病大流行的三個關鍵因素。河南省種植的小麥品種抗病性普遍較差,且田間菌源量大(秸稈還田導致),若抽穗揚花期降雨偏多,對赤霉病侵染有利,該病暴發流行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根據目前田間菌源量、主栽品種抗病性及未來氣候條件等綜合因素分析,小麥赤霉病在河南省豫南麥區偏重發生,其它麥區中度至偏輕發生。 安徽小麥赤霉病全省大發生 小麥赤霉病,是當前影響安徽省小麥生產的最主要病害。科學預報并做好防治,是小麥生產提質增效的關鍵環節之一。 3月22日,安徽省植保總站舉辦小麥赤霉病發生趨勢專家會商會,依據菌源基數、苗情情況和氣象預報等因素,結合赤霉病發生規律,對今年小麥赤霉病發生趨勢進行會商研判:預計小麥赤霉病全省大發生,其中淮北北部偏重發生,全省自然發病面積將達4000萬畝。 據安徽省各地近日調查,稻樁平均枝帶菌率為1.6%~8.8%,較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1~2倍。當前環境菌源總量已滿足赤霉病大發生的菌源條件。隨著未來氣溫上升,菌源量還將進一步增加。3月19日,宿松縣始見赤霉病病穗,始見期較常年早7天左右,為近10年來最早的年份。 據安徽省氣象部門預報,4月上中旬降水量較常年偏多,部分地區有連陰雨,屆時安徽省小麥普遍進入抽穗揚花期,連陰雨天氣將十分適宜赤霉病發生流行。 此外,安徽省小麥主栽品種大多對赤霉病抗性不強,加上小麥苗情總體好于常年,群體足,田間小環境濕度偏大,適宜赤霉病發生發展。 根據以上研判,安徽省提出今年全省小麥赤霉病防控任務8000萬畝次,確保赤霉病防治處置率達到100%,病粒率不超過3%。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見花打藥”的防治策略,實施分區精準防控。 河北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有偏重流行趨勢 近日,河北省植保植檢總站根據冬前病蟲基數、作物布局、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2021年河北省小麥病蟲害總體將中等發生。 其中:小麥吸漿蟲、紅蜘蛛、紋枯病、莖基腐、麥田雜草等在中南部部分地塊偏重發生,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有偏重流行趨勢,對河北省夏糧生產構成一定威脅。預計小麥病蟲害累計發生面積將達1億畝左右,其中:麥蚜3400萬畝、紅蜘蛛600萬畝、吸漿蟲700萬畝、紋枯病700萬畝、莖基腐500萬畝、白粉病1200萬畝、小麥其它病蟲害3000萬畝。 |
![]() |
![]() |
相關閱讀 |
防治卵菌病害化學農藥必不可少,靶向農藥將是未來研發方向 |
張京華銷售農藥殘留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用農產品黃瓜案 |
政策扶持農藥制劑出口,有利中國農藥發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