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國強:漫話糧食安全與農藥 |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 2021-4-14 8:26:00 |
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主要裝中國糧。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世人對糧食安全問題越發警覺…… 當時,十幾個糧食主產國宣布禁止糧食出口,國際糧食市場眼看就要無糧可供。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依靠到全世界買糧來消費是不現實的,也是極其危險的。總書記嚴肅地指出,糧食問題一劍封喉,保證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怎樣才能算是保證糧食安全?有關部門權威解讀為“三保”: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而這“三保”,與農藥都有密不可分的直接關系。 保數量 保數量是基礎。人可以吃差一點,但不能不吃飯,也不能吃得太少。糧食數量取決于播種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兩個基本因素。在單位面積產量短期內難以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保證播種面積是保證產量的基礎,穩定的糧食播種面積也給農藥帶來了穩定的需求。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主要靠科技,靠農業投入品的科技含量和貢獻率。其中農藥是個重要因素,沒有農藥的投入,病蟲害四處作怪,糧食產量根本無法保證。中國歷史上,由于蝗蟲四處為害,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情況歷代都有。1958年,毛澤東主席曾到南開大學化學系參觀敵百蟲、馬拉硫磷等4個生產車間。1962年,周恩來總理提出“重工業部門要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增產更多的化肥和農藥”。當時的最高領導人為什么高度重視農藥,說到底是農藥可以消滅病蟲害,保糧食產量,這對當時仍處于經濟困難時期的中國尤其重要。現在農藥產業絕非當年可比,農藥供給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最近幾年,農業農村部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零增長并不是不要農藥,農藥仍然是保證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而是對農藥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不僅要殺滅病蟲害效果好,而且還要低毒低殘留。 保多樣 保多樣是基本要求。人不僅要吃五谷雜糧,還要吃水果蔬菜。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少了哪一種都有人不滿意,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保多樣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應有之義,也是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的現實選擇。作為國土大國,各地的地形、氣候、土壤環境不一,因地制宜種植多樣農產品才能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現在大宗作物用藥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小宗農作物由于區域性強、播種面積小,企業登記用藥的積極性不高,個別小作物登記用藥不足、甚至無藥可用的局面沒發生根本性改變。解決小宗作物用藥問題,首先還是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小宗作物雖“小”,但站在全國的范圍內看,一些小宗作物的總量并不一定“小”,用藥總量也很可觀,隨著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一些企業會把著力點集中到“小”字上來。其次,當看不見的手調控市場無力時,正是政府看得見的手發力之時。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邊遠山區適宜種植小宗作物的地方政府,把具有比較優勢的小宗作物作為本地的主導產業,把開發登記小宗作物用藥列入地方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共同發力,解決小宗作物用藥短缺問題前景光明。 保質量 保質量是保更高層次的糧食安全。 保質量首先要保農產品基礎質量。即在食用后對人體安全,在種植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無害。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基礎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偶爾出現藥害事故更多的是由誤用、過量使用農藥引起的,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農藥本身,而是在農藥之外。一是要凈化市場環境,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二是要加強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土地流轉、托管、勞務服務等方式,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三是要加強農藥經營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要能開對方賣對藥,耐心細致地對種植戶進行用藥指導。 保質量其次要保品質。即保證農產品的營養成分含量和功用。大家都知道病蟲害可能使農產品減產,實際上病蟲害還會降低農產品營養成分和功用,恰當的施用農藥不僅可以保證農產品產量,還可以有效的保護品質。實驗證明,一些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改善農產品品質有明顯的作用。當然,過猶不及,過度施用農藥也可能造成農產品殘留超標和環境的危害。 保質量最后還需要樹品牌。品牌可以為優質和高知名度的農產品帶來溢價收益。近年來農產品品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不僅企業重視自己的品牌,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地方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企業重視品牌瞄準的是因品牌效應帶來的溢價收益,地方政府重視公共品牌瞄準的農民致富和農業產業發展。建立品牌的基礎工作在于管住農業投入品,其中農藥是重要的一個要素,即需要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型農藥,特別是生物農藥。企業管住投入品比較好辦,買什么?怎么施?誰來施?何時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政府管農業投入品,一般采取疏堵齊用、獎罰并舉的方式,疏和獎表現在推薦農藥產品名錄和對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的補貼上,堵和罰表現在某些農藥在品牌農產品等上的限制使用和對假冒偽劣農藥的查處。無論那種手段,其目的都在鼓勵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的使用。談到農產品品牌建設不能不提到生物農藥。業界普遍認可生物農藥對食品安全和環境的保護作用,但幾年前,生物農藥叫好不叫座,這兩年情況有了好轉,今后對生物農藥的使用情況還會更好。主要原因就在于農產品品牌建設:一是好品牌可以帶來溢價,售價超出甚至遠遠超出同類產品,盡管由于使用生物農藥可能會增加投入成本,但品牌溢價除去增加的成本仍然會有盈余,企業才有動力使用生物農藥;沒有品牌溢價,賠本的買賣沒人干,企業當然也就沒有動力為使用生物農藥增加成本。二是建設品牌要持續投入,為了獲得持續的收益,企業一般會盡可能延長土地流轉期限,通過采取生物農藥來保持土質,使生物農藥的“慢效應”得到發揮。如果土地流轉期限短,手中的地馬上就要交給別人去種,誰還有意愿去關注長期收益?當然也就不會有人使用生物農藥了。 糧食安全的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是“三農”工作要害中的要害。農藥行業各主體應進一步深化認識,找到農藥生產的布局點,市場經營的贏利點,監督管理的著力點,擔當起服務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時代使命。 |
![]() |
![]() |
相關閱讀 |
高效環保納米氫氧化鎂有望作為農藥使用,環境友好且抗菌譜廣 |
謹慎購藥錯不了 |
農藥:企業開工率低,供應偏緊持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