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謹記!控制谷子白發病一定要在播種前!
來源:191農資人    2021-4-25 9:36:00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谷子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擴大,隨之而來的是谷子病害不斷的增多,主要是谷瘟病和白發病發生很重。谷瘟病是氣傳性病害有葉瘟、節瘟和穗莖瘟,它可以通過及時噴藥就能得到很好的預防,而谷子白發病是系統侵染的土傳病害,一旦發病難以控制。下面通過了解白發病的發生規律以便在種植前進行預防。

謹記!控制谷子白發病一定要在播種前!

    一、谷子白發病的癥狀類型

    谷子被白發病病原菌侵染后在不同的生育階段所表現的癥狀有所不同。

    1、爛芽

    幼芽出土前被侵染,扭轉彎曲變褐腐爛,不能出土造成缺苗斷壟。

    2、灰背

    谷子從2葉期到抽穗前均可發生“灰背”。病株葉片常變黃綠色略肥厚和卷曲,葉片正面產生與葉脈平行的黃白色條狀斑紋,葉背在空氣潮濕時密生灰白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游動孢子囊稱為“灰背”。有無“灰背”是苗期鑒別白發病的重要依據。“灰背”發生較輕的可以正常抽穗,“灰背”苗可發展為白尖、槍桿和看谷老,但也有的病苗前期不出現灰背,后期也能變為了白尖、白發或看谷老。

    3、白尖、槍桿和白發

    病株在60厘米左右時上部2-3片葉片不能展開卷成筒狀直立向上,葉片前端變為黃白色稱為“白尖”,7-10天后白尖變褐干枯直立于田間形成“槍桿”,以后心葉薄壁組織解體縱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狀物即病原菌的卵孢子,最后殘留黃白色絲狀物卷曲如發稱為“白發”即白發病,病株不能抽穗。

    4、局部病斑

    "灰背"上產生的游動孢子囊,隨氣流傳播到健株葉片上侵染后形成葉斑,病斑為不規則形或長圓形,初淡綠至淡黃色后變為黃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層,可繼續再侵染。

    5、看谷老

    有些病株能夠抽穗但穗子短縮肥腫全部或局部畸形,穎片伸長變形成小葉狀,有的卷曲成角狀或尖針狀向外伸張呈刺猬狀稱為"看谷老"或“刺猬頭”,病穗變褐干枯,組織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末狀物(卵孢子)。

    二、白發病的傳播途徑

    谷子白發病病原菌屬于鞭毛菌亞門、 卵菌綱、 霜霉科、指梗霉屬的真菌,是系統侵染的土傳病害。

    白發病主要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其次是帶菌廄肥和帶菌的種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谷子發芽時卵孢子萌芽從胚芽鞘、中胚軸或幼根表皮直接侵入爾后蔓延到生長點進行系統侵染并擴展到各層葉片和花序,從而表現出各種癥狀。另外只有“灰背”上產生的游動孢子囊可隨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在葉片上形成局部病斑。

    三、發病條件

    白發病侵入時間主要是在種子萌芽出土前,發病條件主要包括整地質量、土壤溫濕度、種子質量、種子帶毒情況以及播種質量等等。總之出苗快侵染機會少發病就輕,出苗慢侵染機會多發病相對重。

    幼苗發病的最適土壤溫度為18℃-20℃,土壤相對濕度40%-50%,游動孢子囊萌發最適溫度為15℃-16℃。“灰背”再侵染因素主要是遭遇多雨、多霧、多露天氣,田間濕度大局部病斑發生重。

    四、綜合措施控制白發病

    谷子白發病是系統侵染的土傳病害,侵入時間主要是在播種至出苗前這段時間。防治方法主要有輪作倒茬、種子消毒處理、土壤藥物處理以及選用抗病品種等等。

    1、輪作倒茬

    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應與大豆、高粱、玉米、小麥和薯類等輪作3-4年,輪作倒茬是預防白發病最有效的一項措施,也是主要措施。

    2、選用抗病品種進行種子處理

    選用抗病品種是預防白發病的先決條件,加上播種前用35%甲霜靈拌種劑拌種或使用包衣種子就能大幅度的降低發病率,是預防谷子白發病的重要措施。

    3、施用無菌堆肥

    谷田不要使用用帶病菌谷子秸稈和脫粒后場院殘余物堆漚的有機肥。

    4、人工拔除病株

    田間發現白尖、槍桿和看谷老應及早拔除深埋,降低田間病原量。

    5、化學防治

    田間噴藥只能防治“灰背”傳播,對“白尖、槍桿、白發、看谷老”沒有效果。當田間發現“灰背”病株時應立刻噴藥,所用藥劑可選用保護兼治療的藥物。如 霜脲錳鋅、甲霜靈錳鋅、 烯酰氰霜唑等治療霜霉病的藥物,間隔七天可再用藥一次。應結合谷溫病等其它病蟲害混合用藥。

    總之,谷子白發病是系統侵染的病害,預防此病應以選用抗病品種、使用包衣種子、輪作倒茬為主要措施。

相關閱讀
淺談調節劑冠菌素未來發展行情
2011年:農藥生產批準證書現狀
殺蟲劑中間體的開發重點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