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叢矮病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21-5-25 16:30:00 |
小麥叢矮病在生長期間常常出現,極大的影響了小麥的種植效益。因此,農戶們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那么,農戶們該怎么防治小麥叢矮病呢?以下內容將為大家做詳細的總結,供農戶們參考。 為害癥狀: 染病植株上部葉片有黃綠相間條紋,分蘗增多,植株矮縮,呈叢矮狀。冬小麥播后20天即可顯癥,最初癥狀心葉有黃白色相間斷續的虛線條,后發展為不均勻黃綠條紋,分蘗明顯增多。冬前染病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輕病株返青后分蘗繼續增多,生長細弱,葉部仍有黃綠相間條紋,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節和抽穗。冬前未顯癥和早春感病的植株在返青期和拔節期陸續顯癥,心葉有條紋,與冬前顯癥病株比,葉色較濃綠,莖稈稍粗壯,拔節后染病植株只有上部葉片顯條紋,能抽穗的籽粒秕瘦。 發生規律: (1)氣候因素。夏秋多雨、冬暖春寒年份發病重。1~2齡若蟲易得毒,而成蟲傳毒能力最強。最短獲毒期12小時,最短傳毒時間20分鐘。獲毒率及傳毒率隨吸食時間延長而提高。一旦獲毒可終生帶毒,但不經卵傳遞。病毒隨帶毒若蟲且在其體內越冬。冬麥區灰飛虱秋季從帶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遷飛至麥田為害,造成早播秋苗發病。越冬帶毒若蟲在雜草根際或土縫中越冬,是翌年毒源,次年遷回麥苗為害。小麥成熟后,灰飛虱遷飛至自生麥苗、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夏。小麥、大麥等是病毒主要越冬寄主。套作麥田有利灰飛虱遷飛繁殖,發病重;冬麥早 病重;鄰近草坡、雜草叢生麥田病重;夏秋多雨、冬暖春寒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雜草、消滅毒源。(2)小麥平作,合理安排套作,避免與禾本科植物套作。(3)精耕細作、消滅灰飛虱生存環境,壓低毒源、蟲源。適期連片中,避免早。麥田冬灌水保苗,減少灰飛虱越冬。小麥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穗率。(4)藥劑防治 用種子量0.3%的60%甲拌磷拌種堆悶12小時,防效顯著。出苗后噴藥保護,包括田邊雜草也要噴灑,壓低蟲源,可選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或50%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也可用25%撲虱靈(噻嗪酮優樂得)可濕性粉劑750~1000倍液。小麥返青盛期也要及時防治灰飛虱,壓低蟲源。 |
相關閱讀 |
大豆生長對溫度的要求 |
夏季連陰雨天農作物該怎么管理 |
西瓜移栽的技術要點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