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環境、環保政策、上游成本上升、庫存低及市場需求多因素影響,截至6月10日,《農資導報》農藥市場分析中心獲取數據顯示,市場草甘膦價格已經飆升到5萬元(噸價,下同),創下近十年的歷史高點。與其他農藥原藥品種及市場交投疲軟狀態相比,草甘膦主要原藥生產廠家及貿易商訂單已經排期至九月份之后,國內終端客戶選擇觀望為主,保持謹慎態度。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草甘膦企業除小部分產能未生產外,其他產能生產基本正常,后市市場價格主要看大宗原材料價格、國內外市場需求,短期內仍將保持高位,后市如果國外需求下滑,產能得到釋放,價格或有可能回落。

據了解,相比去年同期2.1萬元左右的價格,已經上調了2.9萬元左右,漲幅達到238%,并且市場供貨依舊處于緊張的局面。談及此輪草甘膦價格上漲原因時,樂山和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驍博告訴記者,2018年~2019年草甘膦市場總體處在去庫存階段,加之南美洲、澳洲等主要草甘膦用藥地區遭受極端氣候影響導致需求下降,國內企業壓低產能,市場庫存不足,2020年底市場開始反轉,草甘膦市場逐漸進入補庫存階段,加之今年開春后美國、巴西草甘膦產能受原材料及洪災等影響開工率極低,導致市場需求增加,國外訂單轉向國內;另一方面國內大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推高生產成本,草甘膦甘氨酸路線單耗最大原料醋酸價格從2000多元/噸漲至近8000多元/噸,黃磷價格也不斷上漲。
從產能方面看,中金公司研報指出,2014-2020年由于草甘膦價格的長期低迷,邊際上的供應持續退出,基本無新增投資,加之安全環保政策影響,行業處于持續收縮狀態。2014年至今中國被淘汰的草甘膦產能合計27.7萬噸,淘汰時間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集中于上一輪下行周期。華東地區淘汰產能最多,達12.2萬噸,占總淘汰產能44%;其次為華中和西南地區。此外行業的整合并購,寡頭特征進一步凸顯。
對于后市草甘膦價格走勢預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當前各大企業開工相對正常的情況下,應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大宗原材料價格是否會受到宏觀調控;二是如果國際市場需求進入淡季后,國內是否有部分庫存釋放帶動行情下移;三是進入9月份后,國內制劑廠家從觀望到冬儲,新的市場需求是否面臨草銨膦市場份額的競爭,從而帶動價格的波動。
本報農藥市場分析中心行業研究員汪大文認為,短期來看,當前市場下游心理價位已經接近創歷史新高,致使國內終端客戶“望而卻步”,選擇觀望為主,保持謹慎態度。目前草甘膦產品主要銷售到國外市場,價格已經達到5萬元。市場上釋放出的高價貨源陸續出現,高位拋貨相對之前有所增加,但市場整體庫存不多,預計短期內保持高位盤整為主;長期來看,主要還是整體需求,以及產能是否得到釋放。一但國外需求下滑,產能得到釋放,價格或有可能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