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檳榔芽腐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21-6-17 16:49:00 |
檳榔芽腐病是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病害,極大的影響了檳榔的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那么,農戶們該如何應對檳榔芽腐病?以下內容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發病癥狀: 病害初期,幼嫩葉片與心葉被害,由黃色變為褐色,干枯。到病害后期,心葉腐爛,外層輪生葉受害后變黃,逐漸脫落。 發病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和落地病果上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游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到果實表面,游動孢子在水膜中萌發出芽管,從果實表面的氣孔侵入引起侵染。低溫和高濕有利于病菌的生長,氣溫23~28℃、相對濕度大于90%時有利于病害的擴展。臺風雨季節病害易發生流行。 防治措施: 防治該病的最佳時機是在雨季尤其是在臺風季節病害開始傳播時進行。① 將病株挖除并焚毀,以免傳染到其他植株。② 從莖干的一邊縱向將芽的受害部分切除,用4O 多菌靈800倍液噴布發病部位;3天后用1.5 霜疫靈噴布病部;再隔4天,用波爾多漿涂封切除病芽部位。③ 用1:1:100波爾多液噴射葉片及葉叢以下部位。此外,還可利用銅制劑等進行防治。④ 清除該病原菌引起的腐爛果實。 |
![]() |
![]() |
相關閱讀 |
馬鈴薯種薯選擇要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 |
菜豆枯萎怎么辦 |
直紋稻苞蟲的特點及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