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鉀瘋漲之下硫酸鉀被迫上行,而且漲幅越來越大。似乎"瘋"是一種傳染病,是的,硫酸鉀可能也"病"了。(注:本文中的硫酸鉀特指曼海姆工藝硫酸鉀)"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是指被害者對于加害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好感、依賴性,從而協助加害者甚至可能成為加害者。出現斯德哥爾摩效應需要滿足下面的條件:1.受害者必須真正感受到加害者威脅到了自己的生存;2.在上述過程中加害者對受害者存有略施小惠的行動;3.除了來自加害者的單一看法外,受害者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4.受害者堅信想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那么硫酸鉀是不是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呢?我們先來看看是否滿足那四個條件:1,前期硫酸鉀行情不太理想,有些偏弱,作為最主要原料的氯化鉀漲價本就會加重硫酸鉀的負擔,其近一個多月來的瘋漲和惜售更使得硫酸鉀廠對后市的銷售和生產都充滿擔憂;2,但是,一方面硫酸鉀廠家或多或少都有前期的低價氯化鉀儲備,另一方面氯化鉀的瘋漲已經到了引起整個下游都恐慌的程度,下游擔心硫酸鉀也步氯化鉀后塵,所以需求反倒被刺激得多了一些,這就使得硫酸鉀的銷售較之前有所好轉,利潤率也明顯提高,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期的現象;3,從一開始質疑氯化鉀漲價,到猶猶豫豫陸續采購,再到被氯化鉀的瘋漲嚇壞然后四處去搜尋合適的貨源,硫酸鉀先是被漲服,之后又被漲怕,因此對"漲"的關注已遠大于其它市場要素;4,國內氯化鉀暴漲,國際又有減產、制裁等利好,而周邊剛有點搖搖欲墜的尿素再次上漲、高位反彈,磷銨在強勢出口的背景下更是堅定上行,硫酸鉀廠家們進一步感受到了氯化鉀漲價的壓力與市場看漲的氛圍。
看來硫酸鉀是基本滿足"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四個必要條件了,而從近期硫酸鉀的市場表現來看有些廠家似乎真的是"病"了。由于擔心高價難以銷售,而且低價貨源仍較多,起初硫酸鉀廠家們甚至大都做好了停產的思想準備;很快隨著下游擔憂性采購的增加,硫酸鉀廠家們的訂單計劃迅速就排到了一個月左右,也恰是大部分廠家前期低價原料可供使用的時間點前后;在壓力暫時得到緩解、甚至嘗到了一些甜頭(成本說漲但實際暫未漲,而硫酸鉀價格持續上行)的情況下,在上游繼續瘋漲和周邊普漲的刺激下,部分硫酸鉀廠家報價的漲幅就漸漸有些"同流合污"的味道了,明明成本還未到4000元/噸,但是其報價卻報到了4500元/噸左右甚至更高。
筆者認知有限,說硫酸鉀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這或許是不太準確的闡述,總而言之硫酸鉀的確是氯化鉀漲價的受害者,大部分廠家之所以遠高于成本加大報價的漲幅,最主要還是由于氯化鉀的惜售及其仍在繼續的漲勢,所以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因為或許不久后4500元/噸也要虧損呢?他們本來也沒有指望著連自己都不敢認可的高報價會有成交,只是在一邊執行前期低價訂單一邊觀望著,仍做好了隨時可能停產的準備。硫酸鉀如此,再下游的復合肥、基層經銷商等環節也類似,肥料市場真的有些"病"了,不治將恐深!不管是價格大漲然后層層轉嫁,還是滯脹逼停開工,這些都不利于糧食安全與行業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派出多個聯合工作組赴有關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問題進行調查,工作組將認真聽取中下游企業和有關機構對上游供貨數量和價格變化情況的反映。不知道這一次會不會涉及化肥,反正以上就是筆者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