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安全環保政策對農藥產業發展,會產生多大影響?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2021年第5期    2021-6-26 10:07:00
    

    本文以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為背景,分析了安全環保政策對江蘇農藥產業發展的影響,并對新形勢下農藥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農藥產業的發展對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安全環保事故接連發生,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也讓“安全”“環保”始終站在風口浪尖。

安全環保政策對江蘇農藥產業發展,會產生多大影響?

    一、安全環保整治持續加壓,農藥產業逐步重塑格局

    安全環保問題與化工生產相伴相生,是紅線也是底線,相繼爆發的安全環保事故給各行各業敲響了警鐘,對江蘇省農藥產業也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沖擊。

    1.1  安全環保政策趨嚴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安全環保政策。2016年,江蘇省政府下發《關于深入推進全省化工產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目錄,對涉及安全隱患大、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立即淘汰,明確“禁止新建或改擴建高毒、高殘留以及對環境影響大的農藥原藥,原則上不得新增農藥原藥(化學合成類企業)”。2017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全省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首次對不符合安全、環保要求的化工企業實施分類處置。2018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全省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三個一律不批”原則,嚴格化工園區及項目審批,同時全面推進化工企業VOCs綜合治理和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響水“3·21”爆炸事故發生后,江蘇省委省政府于2019年4月印發《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提出化工產業整治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和環境管理要求,對江蘇省化工生產企業和化工園區 (集中區)逐一摸排評估,提出“一企一策”“一園一策”處置方案。

    1.2  專項整治力度加大

    江蘇省以安全環保為抓手,深入開展“263”減化、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危化品、“小化工”等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推進全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響水“3·21”爆炸事故發生后,習總書記親自部署、國務院專門對江蘇開展安全生產專項督導,對江蘇安全生產工作“開小灶”,2020年4月,總書記要求在完成“開小灶”任務后,按照全國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安排,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不放松,不達目的不放松。2019年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目標任務中,列入整治范圍的化工生產企業4,022家,計劃關閉退出1,431家,計劃關閉和取消化工定位的化工園區(集中區)9個,整治力度不可謂不大(圖1)。截至2020年底,江蘇省已全面完成關閉退出計劃任務,經省級認定的化工園區(集中區)減少到29家(其中,化工園區14家、化工集中區15家)。

安全環保政策對江蘇農藥產業發展,會產生多大影響?

    1.3  農藥產業重塑格局

    江蘇農藥產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企業基礎整體較好。2017年新《農藥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實行農藥登記、生產和經營許可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農藥市場秩序,促進了農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受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和安全環保政策影響,江蘇省農藥產業暗流涌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1.3.1  企業重組整合力度加大

    截至2020年底,江蘇共有農藥生產企業217家(含原國家工信部、原國家質監總局發放的生產資質),其中純原藥合成企業33家,既合成原藥又加工制劑的企業91家,入園率約70%。全省80%的農藥企業集中在南通、連云港、鹽城、徐州地區,其中南通地區企業數量約占總數的20%。受環保督察整改、化工產業整治提升等影響,部分農藥企業被迫關閉或停產整改,處于非正常生產狀態,加之新冠疫情影響,產量產值明顯下降。安全環保門檻的提高、入市條件的增加,使企業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規模以上、安全環保設施完善的企業凸顯競爭優勢,生產能力得到充分釋放,效益明顯提升;相反,設備落后的小產能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收窄,只能尋找大企業進行資源優化重組。截至2020年底,全省8家企業已經“兩斷三清”,81家企業辦理了農藥登記證轉移,7家企業主動注銷了生產許可證,預計后兩年江蘇農藥企業數量還將進一步減少。

    1.3.2  高毒農藥市場份額銳減

    隨著安全環保理念的逐步深化,對農藥的生物合理性和環境相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部門對高毒農藥的管控措施不斷加碼,江蘇省高毒農藥全面退市正在有序推進。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6,484個農藥登記證,約占全國15.5%,其中高毒農藥登記證197個,約占登記證總數的3.0%,涉及14個高毒農藥品種,包含殺鼠劑5種、高毒化學農藥8種、高毒生物源農藥1種。除殺鼠劑外,已連續10年實現高毒農藥“零登記”。全省持有高毒農藥登記證生產企業21家,占比已不足10%,較2000年降低約30%。“十三·五”期間高毒農藥產量逐年下降,從2016年的12,553噸下降到2019年的2,162噸,降幅高達83%。

    1.3.3  低毒環保型農藥研發力度加大

    農藥產品結構的逐步優化以及高毒農藥的有序退出,促使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產品成為行業研發重點和主流趨勢。農藥企業通過保持與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對產品結構的調整、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2019—2020年,全省共計新增登記產品171個,其中微毒產品17個、低毒產品145個、中等毒產品9個。2020年登記初審通過新有效成分4種,其中化學農藥1種(特草定)、生物農藥3種(幾丁寡聚糖、DA-誘抗素、爪哇棒束孢菌)。農藥劑型不斷適應環保和市場需求,逐步向水基化、無塵化、控制釋放等方向發展。在6,484個農藥登記證中,制劑產品4,966個,其中,環保劑型與傳統劑型占比約為4∶1,毒死蜱、阿維菌素等老產品劑型進一步優化,出現了微囊懸浮劑等新劑型。

    1.3.4  農藥經營水平逐步提升

    自實行農藥經營許可制度以來,江蘇省共計核發農藥經營許可證2萬余張,其中,限制使用農藥經營許可證671張。通過三年大力度的培訓與監管,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專業素質以及安全環保理念等都有了明顯提高,基本扭轉了以往農藥經營“小散亂”現象,市場秩序更為規范。總的來說,農藥經營單位的安全環保隱患相對較小,政策面影響不太大,但隨著安全用藥要求的提高,以及農業規模化生產的擴大,部分經營規模小、人員年齡大、技術能力差、銷售利潤低的經營單位正逐步被市場淘汰。截至2020年底,省級發放的經營許可證已主動申請注銷26張。近幾年開展的農藥行業大檢查,也給農藥經營人員敲響警鐘,在重利益的同時,更要落實好各項管理制度,承擔起安全環保主體責任。

    二、高壓態勢下農藥產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1  企業水平參差不齊,抗風險能力不強

    江蘇省是農藥大省,但競爭力強的農藥企業不多,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企業規模、自動化程度等差距較大。隨著產業政策的密集出臺,行業準入門檻的不斷提高,部分中小企業和不規范企業難以抗住政策風險,或將面臨淘汰。目前,江蘇省非化工園區內農藥生產企業約1/4,整體安全環保標準和管理水平不夠高,一旦產業政策繼續收緊,這類企業首當其沖。另外,受安全環保整治影響,農藥企業停產停工已是常態,制約了企業的正常生產,且江蘇執行較其他省份更為嚴格的標準,客觀上造成企業投入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有所降低。停產企業中不少為原藥企業,導致市場上原藥供應緊張,價格大幅上漲,小企業很難購買到原藥,正常的生產經營難以為繼,加速了小產能企業的淘汰。

    2.2  安全環保投入不足,本質安全水平不高

    農藥生產特別是原藥生產產生的“三廢”較多,少數企業環保理念不強,治理經費投入不足,存在原輔料回收及副產物回收率低等問題,無法保證“三廢”穩定達標。農藥生產涉及硝化、氯化、加氫等高危工藝,光氣、氯氣、三氯乙烷、氰化鈉等原料,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農藥生產企業占比達50%,危險源數量較多,但小企業對危險源的管理較大企業松散,制度落實不夠到位。從近期調研情況看,各農藥企業逐步加大了安全環保投入,大型企業安全環保年均投入在6,000萬元以上,但少數企業不舍得投入或改造不徹底,距離本質安全的要求還有差距。

    2.3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

    農藥新品種創制難度大,對技術儲備和研發投入要求較高。目前,江蘇省農藥品種主要以仿制為主,一些大企業每年用于開發研制新品種的投入,不足銷售收入的2%~5%,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更低。企業每年申報的相同產品覆蓋率達60%~70%,同品種重復生產,缺乏品種和技術創新,生物農藥、環境友好型產品和創制品種較少。江蘇省6,484個農藥登記證中,草甘膦原藥產品35個,吡蟲啉制劑產品247個,含吡蟲啉、多菌靈、阿維菌素、草甘膦、乙草胺等有效成分的登記證高達971個,約占總量的15%,造成農藥登記重復試驗過多,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農藥制劑以乳油、粉劑等傳統劑型居多,水基化、顆粒化等環保劑型占比仍然偏低,制劑產品也多是低檔次、低附加值產品,種類不夠豐富,品牌較為單一。

    2.4  經營條件有所反復,人員素質待提高

    從近三年的農藥監管情況來看,部分持證經營門店存在擅自改變經營條件的現象:隨意縮減經營場所面積、倉儲場所與經營場所混用、可追溯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安全環保方面,滅火器配置不足或未按期年檢,包裝廢棄物回收設備成了擺設,沒有真正起到作用。另外,多數經營門店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人員年齡偏大,50歲以上人員占經營人員數70%以上,小學文化以下占25%,初中文化占44%,高中(包括中專)文化占31%。經營人員業務素質總體不高,指導安全合理用藥的能力不強,亂指導、濫推薦時有發生,增加了農藥安全使用風險。面對一級農資經銷商日益做大,專業化合作組織快速發展,這類農藥經營門店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壓縮。

    三、新形勢下農藥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安全環保政策給農藥產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當前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的背景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統籌好五對關系,搶抓機遇、強基固本,全力推進江蘇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3.1  統籌好“破”與“立”的關系

    破而后立,不破不立。淘汰落后產能,發展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農藥工業,是農藥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安全環保政策趨緊,部分隱患多、水平落后的農藥企業勢必面臨生存困境,短期內會對整個農藥產業帶來陣痛。但長遠來看,經過幾輪整治后,現有行業亂象逐步打破,生存下來的企業更具有發展前景,在市場上更能立穩腳跟。要以產業政策為引導,擠壓落后企業生存空間,以技術領先、機制合理、經營靈活的企業為行業整合的主導力量,鼓勵企業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合作關系,推動原藥企業與制劑企業構建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形成戰略聯盟,進一步提高江蘇農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2  統籌好“供”與“求”的關系

    農藥生產當與農業需求相適應。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終是經濟運行各項工作的主線。江蘇農藥產業要做強,重點是把握好“供”與“求”的關系,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主動擁抱變革,著力在創新上做文章,逐步調整市場布局、優化產品結構,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企業要順應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局,把好農藥綠色發展、使用減量的發展方向,繼續加大創新農藥研制投入,充分發揮產學研優勢,重點在高效低毒環保新農藥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品牌競爭力。同時,要引導農藥企業加快推進清潔生產、關鍵共性技術、新型使用方式、標準規范方法等領域的技術突破,著力形成我省獨特的農藥產業創新發展體系。

    3.3  統籌好“加”與“減”的關系

    登記產品不是越多越好,生產范圍也不是越廣越好。唯有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增加主打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調減明顯落后的生產工藝,才能在行業中謀求長遠發展。原藥企業要深度挖掘已建成項目的生產潛力,通過技術改造和工藝創新,不斷提升老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對專利到期產品的開發進行充分論證,采取審慎態度,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制劑企業要具備前瞻性和開創性,著力解決好乳油類產品的有害溶劑和粉劑類產品的粉塵問題,推動農藥制劑向環保化、功能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要探索老產品的新用途和使用方法,試驗并擴大其在新作物、新防治對象及新使用方法上的登記,擴大應用范圍。

    3.4  統籌好“點”與“面”的關系

    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專業化、規模化的農藥經營模式是行業的發展趨勢。經營門店的提檔升級,要“以點帶面”,在基礎較好的市縣率先開展農藥經營門店標準化建設,對有條件的門店在經營場所、經營行為、技術服務等方面加以規范,對經營人員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持證上崗,著力打造一批管理規范、技術過硬、群眾滿意的示范門店,進而推進安全用藥示范。同時,建立標準化門店的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鞏固標準化門店創建成果,帶動全省農藥經營高質量發展。

    3.5  統籌好“放”與“管”的關系

    市場與政府互依共生,農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自主參與和政府的引導補位。要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企業主體地位,引導企業主動轉型升級,從本質上提升安全環保水平,切實規避政策調整風險,讓企業在同一片“生態系統”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統籌謀劃農藥行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生產布局和產業結構,構建農藥產業發展新藍圖。不斷創新監督機制,提升農藥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農藥市場監督抽查力度,加強部門協調、上下聯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努力確保農藥監管無死角、無盲區,真正讓農民用上“放心藥”。

相關閱讀
農藥檢定所“三進”活動成果分享交流會召開
大棚煙霧劑使用不當易造成藥害,這些要點一定要掌握!
新農藥殘留國標的四大特點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