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已過,氯化鉀最大漲幅達到了2000元/噸,尤其是最后的6月份僅單月漲幅就已過千。最近這氯化鉀真的是瘋得厲害,雖然目前已經沖到歷史第二的價格距離2008年的歷史最高位仍有著約千元的距離,但是單論"氣勢"這一塊可以說2021年已經創造了新的歷史。前面寫過價格漲幅總結,也寫過漲價的原因,今天就"冒天下之大不韙"寫一寫利空吧。其實氯化鉀漲價一直缺乏實質性因素支撐,所以再猛也只是空中樓閣,一旦轉為下行也很可能猛得一塌糊涂。

首先,氯化鉀漲價的最主要原因是貨源可能緊張,但是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可能",尤其是隨著高價銷售壓力增加、下游開工率明顯下行,這種緊張的可能性也有所動搖。海關數據顯示1-5月份氯化鉀進口量達到404萬噸,減去少量出口實際的供應量約390萬噸。去年港口和青海總結轉庫存量約360萬噸,其中國儲不可動量為150萬噸。由于礦源情況不佳等原因,初步預計今年氯化鉀產能可能減至650-700萬噸。也就是說暫且先不考慮后期的進口量多少,目前可以確定的供應量約1250-1300萬噸。氯化鉀的年消費量大體在1400-1600萬噸區間,目前看來下游的開工率已經明顯下行,預計后期硫酸鉀的開工率會持續下行,復合肥則會降低鉀元素的含量,所以今年的消費量預計會偏向低端甚至更低。假如說后面的到貨量并沒有那么少,或者需求減得更厲害,那么氯化鉀還漲么?
其次,氯化鉀漲價曾經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現在沒了,那就是單養分含量的價格低。目前港口62%白鉀的價格算下來一個含量都66元了,而氮、磷還在60元左右。與此同時,政府對化肥價格大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相關舉措的實施,后期尿素價格下行的可能性已逐漸增大,磷銨再漲很可能也要受限,氮磷不再漲甚至回落的話,市場心態一變,氯化鉀獨自能漲到哪里去呢?
第三,一方面疫情的危害性在逐漸減弱,另一方面上游的通脹在國際范圍內是普遍存在的,各國都在想辦法解決,所以過熱的糧價、肥價始終會有一個盡頭。鉀肥方面雖然有著運價上漲、美盛減產、白俄羅斯出口受限等漲價因素,但是也有著加鉀增產、新產能投放的緩沖因素,以及各區域高低價差過大的潛在威脅。況且國內實際售價的高端與國際市場的高端已經持平,后期即便是大合同大漲,從某種角度來看對價格再支撐的力度恐怕也很有限。
總之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面對鉀肥可能的緊張我們仍有實力予以對抗。即便是后期還有黑天鵝飛來,貨源真的會很緊張,但是再有理由6月份里氯化鉀的上漲還是太過分了。今天筆者不給賣方賣或不賣的建議,只建議下游繼續在可以的范圍內減少對氯化鉀的需求,來幫助市場回歸理性。如果上層環節能想辦法再多進口些鉀肥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