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人在淡季應該干點什么呢? |
來源:農財網農化寶典 2021-7-8 8:46:00 |
許多農資經銷商,一年之中也就旺季忙一陣,過了旺季,不是休閑娛樂就是搞起副業。這對農資銷售上量有幫助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農資人在淡季應該干點什么呢? 一、淡季的營銷策略和思想 1、旺季取利,淡季取勢:是淡季營銷的核心思想 取利,就是要奪取最大銷量;取勢,則是獲取制高點,爭取長期的戰略優勢,即在開戰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2、旺季搶增量,淡季搶減量:是淡季提升銷量的根本策略 旺季,比對手更強的營銷、更廣的宣傳等手段進行掠奪。淡季的絕對量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投入的精力要有度,搶的程度也要有個度。而且,淡季做銷量,同樣重在取勢。 3、適時推出新品項 在淡季適時推出一些新的服務項目,可以有效地切割對手的市場份額。從取勢的角度來看,能強化企業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地位。對于營銷預算有限的企業,以有限度的廣告宣傳和適量的新服務項目推出,可以取得不錯的影響力。 4、開發新途徑 發現和引導新的消費習慣和需求是淡季挖掘銷量的有力途徑。如發現種植大戶的需求。一些別出心裁的推廣方式(含新用途/套餐),就是淡季營銷的創新典范。 5、堅持適度促銷 營銷的共識是:淡季將有限的資金投資在能夠刺激消費者的促銷活動上是比較明智的營銷方法。企業不促銷,不等于客戶或渠道不促銷(如收取定金)。 替代性的策略是:可以考慮提高服務的附加值和增加一些售后服務,這樣在增加短期銷量的同時,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如技術講座、交流等) 6、開發空白渠道 進入淡季,一些銷售渠道閑下來,有利于較長時間交流,有利于空白渠道的開發,特別是優質的零售渠道。 二、淡季營銷誤區 誤區一:淡季養息旺季謀勢 在淡季到來時受歷史的影響,大部分人員開始松懈思想。但是,危機在淡季的時候還不會有明顯的體現,但等到旺季來臨時,這種由于淡季松懈帶來的危害就會浮出水面。 旺季到來之前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預熱(磨合期),而在淡季,會疏于客戶關系管理,從而造成客我之間關系生疏,就會給同行競爭者以可乘之機。 同時,由于淡季疏于對貨源或產品的管理,很少進行品牌的維護與宣傳,顧客會因此對某些產品產生“陌生感”,而改變這種“陌生感”需要一個很長的重新認識過程,有的甚至是因為宣傳工作不到位,造成消費群體的流失。 另外,由于淡季思想松懈,“惰”性就會無形滋生,在旺季來臨之際會不適應,影響經營積極性。 對策:強化營銷意識,做到淡季思想不放松 旺季畢竟不存在著銷售量上不去這一現象,而淡季考慮的不僅是上銷量、增效益,還要考慮不能讓顧客群流失;在銷售淡季,投入的精力或許比旺季會更多。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自己思想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對客戶及零售店的考核支持力度。這樣既可以使客戶一直處于戰斗狀態,又可以將許多旺季忽略的指標得以提升。 淡季正是完善旺季做得不足的地方,為明年打好基礎的時候。 誤區二:產品促銷沒有節制 “價格是一把雙刃劍”,價格促銷適度,可是無限制的價格促銷卻無異于自毀出路;同時縮短產品周期,這個在快消品行業用的最多。 因此,在淡季的促銷活動中,告訴客戶一定要抱著謹慎的態度,應該要考慮到,會不會影響以后的銷售?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促銷是暫時的,而維系好客情關系卻是長久的。 對策:開拓渠道擴大影響 促銷只是暫時能夠拉動銷售的一種手段,長期搞促銷,不僅“吃不消”,也會造成消費者的一種促銷依賴癥。所以,開拓淡季銷售渠道,增加新的渠道隊伍,更顯珍貴。 誤區三:降本增效,保證效益 旺季期間,客戶無論在宣傳投入、產品饋贈等方面都顯得很大方,而一到銷售淡季卻就成了“鐵公雞”了,似乎是不成文的規定。 搞經營銷售時都本著“投入和產出成正比”的原則,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原則,可是在淡季,過度的壓縮費用卻給銷售帶來更大的壓力,使淡季更淡。 對策:好鋼用在刀刃上,不做“鐵公雞” 淡季市場,也是各種宣傳費用較低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抓住有利契機,做好產品的宣傳工作。 產品的維護,是件長期的事情,一旦因為疏忽,有可能使自己處于被動,再想重振雄風,也是難上加難。在意識到了淡季銷售的重要性以后,走出淡季營銷的誤區,采取正確的淡季銷售策略,真正做到“無淡季銷售”,意義更加重大,這就是許多企業冬儲會議的關鍵所在。 |
相關閱讀 |
坐在農資店里輕松賺錢的日子終結了,農資人準備過苦日子吧! |
農業部發布2015年政策50條需知道! |
客戶價格有異議咋辦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