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銹病大暴發,毀葉又毀豆,如何預防更有效? |
來源:中國蔬菜 2021-7-29 9:34:00 |
當前,各種豆角類蔬菜行情不錯,尤其是豇豆,菜農獲得的效益相對比較好。但是在生產中,有一種病害常常成為“攔路虎”,那就是——豇豆銹病,無論是棚室種植還是露地種植,該病都普遍發生。主要發生在豇豆開花結莢到采收中后期,受害期比較長,給菜農們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 1、發病癥狀 該病以侵害葉片為主,發病初期的葉片下面出現星星點點褪綠黃白色斑點,斑點逐漸增多,直至密布整張葉片。在病斑相應的背面生成黃褐色稍突起的斑痂點即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紅褐色粉末,即夏孢子,生長后期的老葉片上有時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葉片枯黃脫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后葉片干枯,功能喪失,植株衰老死亡。 2、病原菌及發病條件 豆角銹病屬于擔子菌亞門、單胞銹菌,屬真菌。越冬的冬孢子春季產生擔孢子,擔孢子在高濕的條件下侵入豆角葉片,菌絲成熟后在葉片上形成夏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散發夏孢子(銹粉)。 夏孢子通過氣流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造成銹病流行。夏孢子形成和侵入的最適溫度為16-22℃,濕度90%以上。 豇豆進入結莢盛期,溫度高、溫差大、早晨有露、陰雨天氣較多,田間濕度較大,有利銹病流行。高濕密閉不通風是銹病發生的主要條件。 3、銹病為何年年發生重 豇豆銹病在開花結莢期侵染,侵入葉片后,癥狀不明顯,或者只是個別葉片零星分布幾個夏孢子堆,菜農往往不夠重視。 夏孢子堆一旦破裂,散發出大量的夏孢子,條件適宜時夏孢子集體侵染,等明顯出現癥狀時,往往葉片上密布夏孢子堆,病害發生已經很重; 豇豆屬于連續結莢的蔬菜,用藥存在局限性; 豇豆結莢盛期正值雨季,銹病擴展很快,連陰雨又不能及時用藥。 4、預防措施 1、清潔田園、減少侵染源。收獲后,將病殘體收集燒毀,不要用于堆肥,減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數,減輕來年發生。 2、選用抗病品種。 3、豆角合理密植,建議雙行植或單行植,比較容易排除積水及疏通透氣,不利于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4、合理輪作,避免選擇前茬作物為種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塊種植。 5、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如磷酸二氫鉀,使根瘤活動增強,植株生長粗壯,葉片濃綠厚實,抗病性增強。 6、大棚種植豆角,要控制棚內濕度,不要大水漫灌,及時放風排濕。露地種植在多雨季節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要讓田間有積水。 7、化學防治,關鍵是前期做好預防,阻止春季冬孢子侵入。 發病前用藥:在開花前進行噴藥預防,每7天一次連噴兩次。可選擇:70%代森聯或80%代森錳鋅+28-高蕓苔素內酯 發病初期用藥:葉片發現黃點或有個別夏孢子堆時抓緊使用治療劑防治如: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唑醚乙嘧酚、苯醚甲環唑等。 噴藥時應先采摘后噴藥,必須上下噴勻噴透,間隔7天輪換用藥再噴一次。可結合其它殺蟲劑進行。參考配方:80%代森錳鋅+30%唑醚乙嘧酚+高鉀葉肥。 豇豆銹病的發生必須有高濕的環境條件,早晨有霧有露或有降雨天氣時應細心觀察,發現夏孢子黃點后即可用藥或雨后馬上用藥預防,把病害控制在發生初期。搞好開花前的預防工作,是控制銹病的關鍵。 |
![]() |
![]() |
相關閱讀 |
國內農藥再評價登記進展與工作方向 |
美國環保署擬推遲苯線磷淘汰計劃 |
國內首登的新農藥產品:四唑吡氨酯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