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農資界的“大處方”嚇跑了客戶 |
來源:191農資人 2021-8-6 8:46:00 |
“大處方”原指醫院的醫生為了多銷售藥品,違規給病人開的處方。某些利欲熏心的醫生,為多賣藥,多拿提成,把不該開的藥給患者開上,這不但增加了患者負擔,而且還給患者帶來痛苦。 近幾年,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醫生開“大處方”的現象開始有所收斂。那么,開“大處方”的現象在其他行業有沒有呢?這是筆者今天要談論的話題。 這幾年,在農資行業,也經常看到有些農資經銷給農民開的“大處方”。農民到一些農資店買肥、買藥,很少買到單一的農藥和肥料。殺菌劑往往一次要買三四種,多者五六種混配在一起,商家美其名曰:“打包銷售”。 前幾天,在一個農資店里筆者就親自看到這樣一件事:一農民為買到一畝大棚西紅柿所需要的底肥,出于對農資店老板的信任,滿懷誠意找到這家農資店,要求農資店的老板給他開個肥料配方,沒想到商家給開出的肥料配方除了復合肥、有機肥、生物肥、微肥還有其他功能肥如硅肥、鈣肥等,一算賬,好家伙!一畝下來僅大棚底肥一項就要花費5600多元,農民拿到處方左右為難,最終還是因為帶的錢不夠,只好放棄購買。實際類似這種被“大處方”嚇跑的的客戶還有很多。 這些農資店的老板為什么熱衷于開“大處方”? 據筆者了解,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視眼前利益。好不容易有客戶上門,哪能輕易放過賺錢的機會,能多賣一點就算一點,所以,不管作物需不需要,為了自己眼前的一點私利,給農民推薦的產品越來越多, 自然處方也就開的越來越大。 一些農資經銷商還振振有詞地說:“我賣給農民的都是正品貨!”即便在這些“大處方”中,商家賣的是正品,但由于不切實際或過量要求農民使用這些農資產品,直接巨大了農民的生產成本,給農民造成不應有的負擔。嚴格的說,讓農民過量使用農資產品,也是一種欺詐和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按筇幏健睘檗r資店只能是帶來暫時的利益,哪個農民心中沒有一桿秤?農民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血汗錢。一旦知道自己買了不該買的產品,花了冤枉錢,他下次還能相信你呢嗎? 二、是經銷商喜歡開“大處方”,也反映出某些農資經銷商對農業知識的欠缺。有些農資經銷商和農民仍然抱著老觀念不放,認為施肥越多,產量越高,實際現實當中并非如此。作物要高產,肥料不但要施足,還要施的巧、施的好,尤其是中后期的科學管理很重要。肥料和農藥使用都應掌握一個量和把握一個度,使用不當,不但達不到增產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減產或發生肥害、藥害。這幾年在許多地方,出現的土壤板結、土壤鹽漬化,作物在噴藥后出現的一些異,F象,不少情況與過量用肥用藥有關!按筇幏健币矎牧硪粋方面,直接反映出部分農資經銷商,在指導農業生產方面,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還不能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茬口,向消費者推薦合理的用肥用藥配方。不少消費者每年投入不少,因達不到理想的產量,逐漸也就對這些農資經銷商失去信心。 誠然,農業發展離不開高投入,但這個高投入并非是盲目的投入。現在從縣級到鎮、村兩級農資經銷商都在轉變經營思路,都重視為農民提供種植技術等方面的服務,聰明的農資經銷商在給指導農民生產時,不再單一的向農民硬性地推薦產品,而是幫助農民科學選擇和正確的使用產品。通過“雙減”(減少化肥、農藥)還要保證產量的品質,這就要求農資經銷商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技術服務,有針對性的提供產品,真正讓農民科學投入。農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多數農民已趨向理性消費,他們在購買農資產品時,不但要看牌子,看質量、看價格,還要看投入的整體成本,農民種地也要算經濟賬。 從長遠看,農民種地關心的是產量和最終收入,作為一個合格的農資經銷商,要在保障農民產量不降的前提下,盡量為農民節約生產成本,這才能永久地贏得農民對自己的信任。 |
相關閱讀 |
年底了,這些銷量提升的農資企業到底有哪些突破和創新? |
農資經銷商該如何突出重圍、逆勢而上? |
“互聯網+農業” 新農業經濟機遇的來臨!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