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桃小食心蟲的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21-8-9 17:27:00 |
桃小食心蟲是桃樹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蟲害,嚴重影響桃子的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因此,農戶們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桃小食心蟲的相關防治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危害特點: 桃小食心蟲主要危害蘋果、桃、梨、山楂、棗、李等果樹。幼蟲一般由果實胴部、底部蛀入,果實表面留有針狀大小蛀果孔,呈現黑褐色凹點,四周濃綠色,常伴有淚珠狀果膠外溢,干涸后呈白色蠟質膜。因蛀孔較微小,不易發現。幼蟲鉆蛀取食果皮表層至果心,蟲道彎曲,內有紅褐色蟲糞。幼果期危害,果實一般變黃脫落,偶見樹上懸掛。幼蟲老熟后,脫果前3~4天形成脫果孔,將部分糞便排出果實。部分糞便常粘附脫果孔周圍,易于發現。 發生規律: 桃小食心蟲在北方果區廣泛發生,在北方地區一年一般發生1~2代,在河南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果園樹下土壤、堆果場、果樹根頸部結繭越冬,越冬代幼蟲5月中旬開始出土。出土后主要在樹冠蔭蔽處、石塊、土塊、果樹老根、雜草、雜物等處作夏繭并化蛹,成蟲羽化后常晝伏夜出,一般經2~3天產卵,每只雌蟲的產卵期約為15天。初孵幼蟲常在果實表面爬行選擇適當部位蛀果危害,桃小食心蟲成蟲世代重疊嚴重,導致其代數區分不明顯。桃小食心蟲的發生與當地溫度、濕度、寄主植物種類等關系密切。越冬幼蟲出土、化蛹、羽化、產卵等都需要較高的濕度,成蟲出土時需要土壤濕潤,天干地旱時幼蟲幾乎全不能出土,而雨后出土數量顯著增多。5—6月降雨量的多少是影響越冬代成蟲羽化時間和數量的主導因素。因此,防治時需要根據天氣情況合理調整。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以老熟幼蟲入土越冬,可以在越冬幼蟲出土盛期,樹冠下培土或覆蓋地膜。防止幼蟲出土及羽化為成蟲。或者藥劑處理土壤,用辛硫磷或毒死蜱噴施樹冠下,或上述藥劑加水5倍拌250倍細土,將毒土均勻撒于樹冠下,可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化學防治 一般采用觸殺性農藥或胃毒性農藥,傳統藥劑可以使用菊酯類農藥,如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聯苯菊酯等。但應注意菊酯類農藥容易產生抗性,不能連續使用,不同菊酯農藥間存在交互抗性,并非換一種菊酯類農藥就可以,具體使用濃度注意參考農藥標簽,按照推薦濃度使用。 |
![]() |
![]() |
相關閱讀 |
柿樹柿綿蚧的危害特點、生活習性及防治措施 |
雜交谷子達高產應注意什么 |
怎樣防治水稻螟害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